(北京头条)品赏肖列华副教授佳作《夫妻携手战疫情》「飘舞的剑」(562辑)
夫妻携手战疫情
———记马列夫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事迹
文/肖列华
织金县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副调研员马列同志,今年58岁,退伍军人;其妻曹敏54岁,是织金县妇联干部。两人虽然年龄已近退休,两鬓斑白, 已经是改非好几年的干部了。但湖北武汉发生冠状肺炎疫情以来,他们俩做到了改非不改色,主动请缨,积极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为织金县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控制疫情蔓延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央精神、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思想统一武汉疫情发生以来,他俩采取多种形式,天天收听收看电视新闻,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对这次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深刻认识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总要求的深刻含义。按照中央要求,从我做起,耐心教育亲朋好友及身边人,严格做到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服从管控,不给各级政府添堵添乱。
二、发挥特长、写诗颂扬、宣传到位、干群公认马列不仅是干部,也是作家、诗人,他已出版过两本顺口溜体诗集。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配合县委政府做好疫情防控正面宣传工作,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爱写顺口溜的优势,积极收集情况,撰写顺口溜体诗歌,宣传中央省市县战疫精神,他写的《众志成城战疫情》一诗,语言精炼,通俗易懂,传自乡镇,上了媒体,得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受全县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为鼓励全县干群战胜疫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夫妻携手、参加战斗、工作认真、社区满意当听到组织部要抽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其妻曹敏同志虽然已交退休申请,但在这特殊时刻,仍与丈夫马列一道主动申请加入这场无硝烟的疫情防控战斗。组织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把他俩下沉到社区的防疫中去。他们到了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无论是逐家逐户摸底排查,或是封路设卡、小区值班,街上巡逻、十户联防,都能做到干一岗爱一岗,无论哪个岗位,从不叫苦叫累,加班加点,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天天上班,早出晚归,圆满完成社区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控制肺炎疫情蔓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确保了责任社区的绝对安全。
四、为表爱心、夫妻献血为了表达对湖北武汉患病骨肉同胞的一片爱心,他们夫妇不仅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而且还于2月27日分别向武汉疫区献血各400毫升,用他们的鲜血献给了疫情防控工作!

作者简介:肖列华,织金人,黔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副教授,1967——1978,在三塘中学任教,1978——1982,在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大)中文系就读,1982——1984,在织金师范学校任教,1984——2007在贵定师范,黔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
主编简介:周光彦(飘舞的剑),贵州省织金人,大学法学本科,世界诗歌网金牌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桃花源主流诗刊精华版编辑,绿土地文学编辑,苏研创作群成员作家,多家文学网站法律顾问。
平时爱好写作,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法制生活报,毕节日报,织金报,中国法律援助网,贵州司法行政网,贵州司法杂志等多家报刊杂志网站发表通迅报道、调研文章、典型案例等1100余篇,在世界诗歌网、中国散文网、贵州作家网、笔若诗歌网《北方诗林》《世纪文化专刊》《乌蒙见证》等多家网站杂志发表诗歌600多首。部分作品被选进《新时代诗歌选》、《中国青年新秀作家》、500多首诗上《都市头条》全部成为精华、其中236首成为热点,被60多个专题收录,出版周光彦都市头条精华热点诗选集《生命的印痕》、三人合著诗选《雨水漫过秋》,作品《农村夏景》荣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作品《牵牛花的情怀》荣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等五首诗荣获第二期中华经典评选大赛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