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说的不是你,也不是我,说的是人家老朱--朱元璋。
以异象来预测未来,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勾当,我们受此影响,举个小例子,什么时候最容易激发买彩票的兴趣,答曰:困顿的时候和得意的时候。
困顿时,觉得要否极泰来了,我们的老祖宗不是讲究辩证法吗?得意的时候,一顺百顺,乘胜追击,我们的老祖宗不是也这样告诉我们吗?
看看朱元璋这时候。
元末大起义的农民绝不是铁板一块,矛盾重重(在阡陌纵横里耕作的小农意识在小有功成后便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陈胜就是个例子),知道窝里斗早晚要死亡的朱元璋踏上了平天下的道路(应该也有“重耳在外而生”的意思),南略定远、滁州,后又攻克和州。
成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此前称为明朝萧何(准确来说,是朱元璋这样叫的,至于什么时候这样叫,我查不出来)的李善长在他的家乡定远已经和朱元璋黏糊上了,他的到来,给朱元璋带来了刘邦打天下的成功经验,这一点,应该来说,朱元璋很好接受,同样是老百姓出身,干着相同的事业,我们后人还知道,人家最后也真像刘邦一样成了另一个平民皇帝。
所以在和州休兵(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战斗)的一段时间,他就去民间访贫问苦,还真让他碰见了: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做饭,二人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是帝王就有不同的头脑,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强征兵员,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人员并不是越多越好,民心军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但安定军民心不等于天下,也不等于饭,虽然连一个江上划船的艄公也知道了他爱民如子的故事,这是后话,因为这个地方太小了,没有粮饷。
所以驻扎了几个月,几万将士吃的成了问题,或许这不是问题,因为和州对面长江那面的当涂、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可是陆军没有船怎么办?李自成为渡黄河一夜白头,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白头,大约人家不会,他们只是名人,人家是皇帝。
想枕头就有人送,巢湖水军来归附,这能成天子的人就是有这样的好运气。
那还等什么,渡江呀?
这不是当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人家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没有粮草可以供应。
朱元璋和徐达同乘一条船,据说,他坐的不是巢湖水军的船,而是一个世代在此摆渡的老夫妇的船,艄公是什么人,整天见天南海北的人,而且还是老艄公,像蒲松龄一样,摆渡听故事,他见到这么勇武的人物,又听到他的事迹,就感觉不一般,而且此时天呈异象,黄云翻滚,似龙在天,于是吟道: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不过人家是帝王,知道说自己的,不喜形于色,也不震怒异常,假装没有听见,倒是徐达碰了碰他的脚,高兴的挤眉弄眼,想着是说自己的。
人家还是帝王,渡江后,攻占江防要地采石(牛渚山),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攻克当涂。在这里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开始了毛泽东式的陕甘宁之旅。
正是:宜将剩勇巩成果,不可贪图不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