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今满世界的折扣,跳楼价、吐血价,就知道如今人太不实在了。新衣服刚上市就打折扣,而且打折的厉害,我就怀疑商家安的什么心,是不是让那些小媳妇小姑娘们觉得花低价钱买到了好衣服,我们也听到处炫耀,原价几千的,什么心理呀?
名牌店、专卖店也打折,只是满足不同档次人的虚荣心罢了,我在《从找帽子说起的小》中写道:这事以后,升上班时的脸就昂的很高了,原来这关系和钱都可以给人壮胆,他又置了身行头,名牌的,不过是打折的,那些县城的富家公子女孩们经常喜欢这样。说是名牌,穿在身上人物人物的,其实都是打折出来的,他们还没有电影中富豪子弟们一掷千金的资本,小县城能有这样的炫耀也是令人艳羡的。
本来不折不扣是做人的准则,现在倒是“折扣”成了社会的常态,那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
想起来一个故事:一位教授演讲时拿出20美元,他问台下的学生,谁要这20美元,台下的人纷纷举手,后教授将钱扔到地上用脚碾过,又问台下的人谁要,台下依旧有人举手,教授说,我如此对待这张钱,你们依旧想要,这是因为它没有因为我的践踏贬值。
讲这个故事的人是因为后面还有引申义:而人生亦是如此,生命的价值不仰仗成就,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我想说,打折扣的不是钱,而是我们自己。
想起了我们这里俗称的“跑药”,就是药贩子,一个个都发了财,就是如今我的表哥还是靠这个发财的,国家不管怎样控制(集中招标、药品零差价)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换个批号就能成倍的涨价,而且采购出来的药品比市场价还要高(据说人家招标只重视程序),你就知道这人的折扣有多大。
于是到医院做手术总被问: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你下意识会问:有什么区别?人家就会说,没什么区别。周立波说的更滑稽,绘声绘色,还带动作,所以有钱人便用进口的,没钱人借钱也要用进口的。
我们时不时的见到豆腐渣工程的报道,一个是现在的工程,国家按定额算出来,一级承包商赚了大钱,
要说法律最不应该打折扣,可是我们明明见到: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不过,也有不吃的,我们见到一些没有门路的人那人家就按规矩来,判的还不轻了。
因为我们的法律有个自由裁量权,而且还有从轻的情节,从重的情节,第七十二条明明写着:……(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