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血丹心铸军魂》,开篇作家说,在“八一,这个血与火淬炼的日子,这个军旗猎猎军号声声浩气干霄的日子,总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激荡着我的心”,于是,他为威武雄壮之师的人民子弟兵写了一首发自肺腑,富丽堂皇,令人热血贲张的赞歌。
这篇美文有俯拾即是,应接不暇的骈词,诸如“除旧立新的中坚”、“摧枯拉朽的雷霆”、“救亡图存的脊梁”、“长征路上的血雨腥风”、“一片丹心向阳开”......有热烈明快,激励人心,经多重修饰的骊句,诸如:“是报春的第一朵盛开的杜鹃花”、是“破晓的第一颗荧荧的启明皇”,是“引领革命之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最璀璨的北斗”......它们构筑了富丽堂皇,令人过目难忘的美文篇章。当它以视频出现时,配以朗诵家雅馨深沉、干练,抑扬有致的嗓音,朗诵在庄严肃穆,有进行曲风的背景音乐中展开时,就变成了读者文情并茂,音画俱佳的身心享受。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先总叙后分写,对中国军人不可撼动的作用的定位,是通过准确的中心词,如“中坚”、“雷霆”、“脊梁”、“希望”,配之以不可更改的修饰词语来完成的。说“中国军人,从喋血的火光中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中坚”,什么样的中坚?除旧立新的中坚;是扫荡旧社会的雷霆,那必须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是“脊梁”,外敌入侵,大敌当前时就是救亡图存的脊梁。于是,这支军队就成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这些掷地有声的中心词和修饰成份是不可更易的。
“仿佛就是革命军人......需要人民的军队用生命去保卫”,是对革命军人铁血丹心的总叙,而“一片丹心向阳开”之后若干小节,则是分写。作家以诗化的语言,赞誉“南海守岛”,他们是“澎湃的浪花”;“朔北戎边”,他们是“大漠胡场”;“高原巡哨”,他们是“冰山雪莲”;“东海前哨”,他们和祖国舰队一起,铸筑海上长城的“铜墙铁壁”。

“一片丹心向阳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军人生根开花生长青春的春天”。
像电影蒙太奇的分镜头特写,作家的文笔从夺目于帽徽上的“闪闪红星”,转移到了军人双肩上象征两面红旗的肩章。作家说它像飘扬在祖国蓝天的红旗召唤军人去奋斗,去牺牲”。“饱蘸热血,铸就荣耀”,他们壮怀激烈的快意恩仇,是岳飞《满江红》词中慷慨激昂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从容赴死;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凛然决绝”。
用古诗词名句,激励今天革命军人的无坚不摧、誓死如归的雄心壮志,是典型的古为今用的案例,为军人增色,为文章添彩。
2021.8.7 陈旭
美文美评第Ⅱ季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