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七零后的自己》
平舆八中 李勤

外面淅淅沥沥的雨下着,室内我一边干活一边听着王铮亮原唱的《时间都去哪了》,我反复听了三遍,歌词入心,令人回味。我的青春都去哪了?一转眼我这个七零后明年就奔五了,老大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说不累谁信,说累有什么用。但我想我会保持微笑,继续走完我未走完的路。
七零后满满都是回忆啊!印象中还有点苦涩。记得小时候一放学回家,就得生火做饭,有时还下地割青草喂猪、喂羊、喂牛。五六岁时挎个竹篮去人家收完麦子的地里或者路上捡麦穗,篮子装满了赶紧回家倒院子里,再去捡,一天最多可以捡六竹篮子。十来岁时在炎热的六月份我就可以用镰刀割麦子了,我一样不输给大人。秋季割豆子时会有惊吓“老豆虫”, 现在想想还有后怕,但是偶尔也有惊喜——发现马炮秧子,一颗秧子上最多可结“马炮”四五十个,有黄的、有青的。黄的闻起来就香喷喷的,如获至宝地带回家与兄弟姐妹分享。
七零后的童年,有苦也有甜。那时家家户户都很穷,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临近秋天的时候,家里没米没面了,就靠红薯和南瓜充饥。1994年我考上学了,学费700元家里就凑不齐,无奈父亲把家里的一个大物——耕牛给卖了,现在脑海了还有父亲牵着牛恋恋不舍去街市上的画面,那时的一头牛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很多农活都靠它帮助的。这事情说给零零后,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过去的事时常在脑海里、梦里出现,就像一幕幕老电影,反反复复在眼前滚动播放。我现在常常想老屋房梁上的燕子,想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椿树(我好像割过椿胶,用椿胶自制膏药),晚饭后一群八九岁的孩子在一个个麦草垛之间玩捉迷藏、老鼠钻十二洞、泥巴(有时泥巴还臭臭的)和叨鸡。和现在孩子用手机玩“吃鸡”大不一样。那时男孩子爱玩滚铁环,女孩喜欢玩跳皮筋。就那么的无忧无虑玩啊、疯啊!
七零后的人,年龄越大回忆就越多,有苦涩也有甜蜜,而甜蜜多一点,其实我们都是苦中作乐的人。一个人只有经历无数的苦痛,才能担当起生活交给自己的重任。最后引用杨绛先生的话来结束本文“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不只懂得抓住人生的机遇,也应该懂得接受命运的安排”。

作者简介:李勤,河南驻马店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热爱读书、运动和旅游。也喜欢创作,记录点滴生活,找回遗失的记忆。曾发表省级论文若干篇,在2013年07—08基教《河南教育》上发表过文章。热爱教育事业,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202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