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科学家的育种情怀
——记全国著名育种专家赵瑜老师
文/陈忠宽
关中的五月
火辣辣的热
在扶风县豆村试验基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在如蒸锅似的麦田
全神贯注地察看着一株株麦穗
他就是赵瑜老师
六十年前
他谢绝了大城市的挽留
独身一人
从喧闹的北京农大
来到荒凉的大西北
正值三年困难
缺粮的饥寒
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为了人民吃饱饭
他边教学,边科研
以试验地为家
和育种结缘
在豆村基地深深扎根
开始了年复一年的育种工作
他深知
种粮人的辛酸
缺水的黄土塬
干旱制约了小麦增产
退化了的品种
亩产仅二百多斤
人民需要吃饭
农民呼唤良种
他更知
中国人的饭碗
要盛自己的饭
从此
他把一生
奉献给了衷爱的育种事业
春去秋来
风来雨去
夏暑寒往
他蹲在试验地
拔涉在农田
一干就是六十年
武农132品种的诞生
使旱地一下增产几成
武农148与986的推广
使小麦亩产由过去的200多斤
到今天翻了几翻
达到1000多斤
优质白面上了餐桌
一个个新品种的诞生
使温饱已成过去
饥饿己成了历史
2020年
超高产小麦品种武农981
又横空出世
震惊育种界
一个新品种的培育
需要十余年的时间
需要更加艰辛的付出
在农场简陋的旧厦房
他和麦穗同住
在绿色的试验田
和麦穗做伴
晴天头顶烈日
雨天身披雨衣
象一个老农民
风雨不避
为了人民的饭碗
忍饥挨饿
从早到晚
双腿蹲在麦田
一年又一年
麦子黄了
头发白了
六十个春夏秋冬
以麦田为家
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良种
把青春留在了田野
把一生奉献给了育种
培育的十个小麦良种
个个是心血凝成
几亿亩良种的推广
使全国贫困地区
千百万群众
端上了饭碗
解决了温饱
在广阔的农村
在广袤的大地
在丰收的农家田园
留下了他数不清的脚印
奖章挂满了房间
赞语留在了民间
种子好不好
农民说了算
成了赵老师的口头弹
粮田遭灾
他和农民同忧
小麦丰收
他和农民同乐
半个多世纪的艰辛
深深扎根在黄土地中
象一粒种子
经历了酷署、寒冬
在阳光下
生根,开花,结果
北赵瑜,南隆平
吃饭再不用发愁
人民的赞歌
丰收的喜悦
永远未使他滿足
在育种路上
仍如一头老黄牛
继续奋争
用更新的品种
使中国人民的饭碗
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赵瑜老师今年已87岁,每年夏收前我都要去赵老师育种田观摩,深为其育种精神感动,也为我们有这样一位终生献身育种事业的老科学家而自豪,仅以此诗献给奋战在黄土地上的育种专家赵瑜老师)
2021.8.10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