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兴义市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持续有效转变,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扶贫开发相结合,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这一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山、水、城”综合治理,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依托越来越秀美的绿水青山,兴义市坚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实施乡村振新战略的信心更足了。
2021年7月30日,宋某某滥发林木案一审在兴义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021年1月下旬的一天,被告人宋某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人将其购买的为鲍远凤家所有的1873株杉树,以及李生兵家所有的344株杉树砍掉。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在接到举报,并核实了事实之后认为,宋某某违反了森林法规定,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人滥伐林木,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庭审中,宋某某当庭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为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的危害表示悔恨。
据兴义市人民法院万峰林环境保护法庭庭长夏玥介绍,本案的被告人违反了森林法的规定,在未取得林木砍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砍伐了林木,而且数量巨大。他的行为已构成了滥伐林木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深入践行习 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兴义市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快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让“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年9月,兴义市人民法院万峰林环境保护法庭正式挂牌成立,受理涉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34件,审结18件,22名被告人被处以刑罚。其中17起案件20名被告人被判令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截止目前,判令增殖放流鱼苗共计31982尾。

夏玥说,到现在为止,很多被告人在起诉之前,或在开庭之前,已经开始主动去做增殖放流,或是去补植复绿,包括非法占用农(工)用地的。那一类被告人也会在检察院起诉之前,或法院开庭之前,主动做一些耕地的恢复修理等积极的补救措施。
除了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兴义市人民法院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生物、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贵州生态日这一天,兴义市人民法院在南盘江镇渔港码头,开展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集中增殖放流司法修复活动。活动中,兴义市人民法院组织投放鱼苗59000余尾,以补偿和修复非法捕捞行为对万峰湖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购买鱼苗的生态修复费,均由该院万峰林环境保护法庭近期审理结案的21件非法捕捞刑事案件的26名被告人自愿承担。
夏玥告诉记者,在这方面,市人民法院也做了一些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新闻宣传,让没有看到庭审,或者周边的人也知道法院的相关措施。通过加大宣传生态保护及相关法律,让人民群众知道破坏生态的行为是违法的,一旦出现,必须主动去履行修复生态的责任。
万峰湖属于珠江源头南盘江水系,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交界。万峰湖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沿岸几十万人民的生产生活。2017 年,黔西南州正式成立州公安局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支队、兴义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大队、万峰湖水上治安派出所及水上游动警务室,实施“大生态警务”161模式,有效填补了水上执法空白,强力护航大生态发展战略。

在万峰湖综合整治过程中,有一项最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非法捕捞电鱼、毒鱼、网鱼。非法电鱼“绝户式”的捕捞方式,会导致水域中各种水生物死亡或者受损,生物链遭到破坏。兴义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成立了万峰湖水上派出所,严厉打击涉水涉河的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兴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常胜介绍,兴义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现在有民警是5人,协警10人,船只两艘,一艘是价值180万的公安行动船,另外一艘是一支公安小快艇。自从这个队伍成立以来, 就持续到了三江口、沧江、洛万、泥凼等五个沿湖乡镇,持续地对整个万峰湖水域进行了不间断的综合整治。
红椿村位于南盘江镇10公里外的万峰湖北岸,村里有15个村民小组,711户,3078人,一直以来,红椿村的村民们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不高,大部分都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原来全村种玉米时,一碰到下雨天,一股股的黄泥水就沿着路面流进万峰湖里,不仅村里的环境受到污染,连万峰湖的水质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这儿原来满山种的都是包谷。一到下雨,到处冲出来的就是这种黄水。2013年的照片就可以看到,下大雨时,黄泥沙水一冲来满坡都是黄的,公路上面也全是黄的,还有到处都冲那些黄泥巴汤汤出来,走路都要提着脚走……”提到当年万峰湖沿岸的情况,兴义市南盘江镇红椿村主任李其菊非常感慨。
由于红椿村毗邻红椿码头,其中部分群众“靠水吃水”,或投资网箱养殖、或在养殖场务工赚钱。库区网箱养鱼等业态的无序快速发展,且规范化程度低、大量投放饲料等,导致万峰湖水质逐年恶化、水体富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017年7月,州委州政府启动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了以全面取缔网箱为重点的“清网行动”,红椿村20多家水上餐厅从万峰湖上了岸。

兴义市南盘江镇红椿村计生专干韦昌念说,红椿村水上餐厅很多 ,最低也有20多家。起初搞清网行动时,群众很不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伙只知道拆了网箱就没了收入。当时,他家积极主动,也是因为看到家门口万峰湖的水质出现了问题。
韦昌念,今年53岁,是村里的计生专干。2015年在红椿码头开了一家水上餐厅,2017年,他带头把自家的水上餐厅搬到了岸上。韦昌念说:经过两年的治理,万峰湖的水质越来越好,来到这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他自己还买了一艘水上游艇,收入并没有减少。为此,周围的村民们也更加理解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性。
提到收入,韦昌念很欣慰。他说,他家的餐厅上岸后,淡季一个月有三四千块钱收入,旺季就会高出很多。他相信万峰湖的水质好了,游客就会很多,他们的生意也肯定会越来越好。山上绿油油的树,水是清澈见底的水,生态好了,来游玩的人多了,收入就不成问题了。
自从开展“清网行动”以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绿水行动”、以绿色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的“共享行动”,打响了一场铁腕治污的万峰湖保卫战。共拆除湖内养殖网箱467万平方米,水上违法浮动设施基本清除,影响万峰湖水体水质的最关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收网上岸的渔民共有1367户,王彩望就是当年的养殖大户。

“从我爷爷那一辈就流传下来一句话,宁要十方水,也不要百亩地。就说明靠水吃水,长期在水上生存,已形成了我们的生存法则和习惯。喊拆除网箱的时候,还是很纠结的。可是现实情况就是,水污染已经很严重了,离湖面还有一段距离都能闻到水变臭的那味……”说起治理万峰湖的种种,兴义市万峰湖镇永和村村民王彩望说。
如今,治理后的万峰湖如一面清凌凌的镜子,碧水如练。万峰湖的水变绿了,罗非鱼的颜色也变浅了。原来,为了适应以往水体的生存环境,罗非鱼会分泌体液改变自身颜色。随着水质日益改善,如今它们渐渐回到自然生长的最佳状态。
州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龙江介绍,在网箱养殖环境下,由于饲养空间特定,罗非鱼大量分泌体液形成保护色,所以看起来颜色较深一些。现在万峰湖的治理成效显著,罗非鱼回到了自然生长的环境,恢复到了自然体色,相比过去的颜色就变浅了。

绿色发展催生绿色经济,兴义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用决心、魄力和务实努力,使兴义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在绿色发展中,探索出一条科学有序的道路,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高雪 林琳 项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