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安兴
🌹在夹缝中的改革家
🌹替人修改文章,必须维持原作原貌,颇费周折。扶大厦之将危,延长使用期,还得整旧如旧,绝非易事。
🌹改革家是为最高决策者做“皇帝的新衣”,做皇帝的御膳。是否合身?是否合口味?不是自己说了算,还得看脸色行事。
🌹改革家的尴尬,不是个中人,未尝酸甜苦辣,切莫妄加评论。改革是一种平衡物理学,在艰难中两难抉择,前途莫测,充满了未知数。
🌹古今中外的改革,均在贵族与平民拉锯中进行。改革的理念就是恪守中庸,既要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又不致引起贵族集团的攻讦。一手泥墙两面光,避免过过激或失衡产生动荡,是改革家们的笃定宗旨。古雅典城邦的改革家梭伦说得很透彻:“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占据优势。”
🌹这种走钢绳的游戏,很危险。平民百姓期待着在社会分配公平公正,贵族阶层则希望维持现状,不损减少自己的蛋糕。讨好任何一方,就会犯颠覆性的失误,让休眠的火山爆发。

🌹历史形成一种潜规则,动老百姓的奶酪容易,分香贵族的盛宴却难于上青天。这个桌子上,是不允许有不速之客。对陌生的到来,在异样的目光默契中群起而攻之,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故为百姓生存,哪怕在砧板上分切一点肉片,都会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将事态扼杀在摇篮中。有这样的胆识者少之又少,这个庞大的势力阶层,绝不会给他们提供任何机会。
🌹推动改革者,在顶层与底层夹缝中奋斗,为底层挺身而出,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在事业与个人命运上,产生不同的结局:抑或失势而政延,亦不乏人亡政息,更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各国诸侯都想争霜天下,抢人才是头等大事。追求功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获得了秦孝公撑腰,两个人一拍即合,实现高配强配的可遇不可求。先后两次实行变法,用奖励耕战,使弱者跻身于上流社会,侵犯了贵族的既得,还“刑黥太子之师傅”,成为众矢之的。

🌹在新旧交接中,主角变换,商鞅被捕车裂惨死。然而,秦惠王以他的性命代价,换来新法得以实施。使“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又一对君臣铁杆关系,燕昭王对乐毅非常信任,不被贵族的阻力所左右,让他主导变法,废除世袭俸禄。并将全国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他。创下了“东下齐城七十二”的记录。燕惠王即位,解除了他的职位,便逃到赵国,受到优厚的待遇,燕国迅速衰落。

🌹吴起与商鞅惊人的相似。楚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国家,但却有庞大的贵族世袭阶层,企图永久的占有公共资源。这种铁桶般的默契,让人窒息。吴起辅助楚悼王变法,从旧贵族动刀,废除封君的世袭制,惹恼了这些人,便进行血腥清算,吴起惨遭灭门之祸。
🌹屈原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他出身贵族,却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主张打破贵族的利益关系网,给老百姓提供上升空间。措施还未出台,被贵族集裹挟的楚怀王,把他看作是旧势力的障碍,联合起来,疯狂的打压排挤。他焚膏继晷的改革方案,付之东流。搬掉守旧的拦路虎,便将他长期放逐,连话语权都没有了。楚国灭亡了,他只有孤愤《离骚》的挽歌,来祭祀自己的祖国。
🌹秦末的楚汉战争,实际上是项羽为代表贵族集团、刘邦为代表的沛下草根集团在军事、人心上的较量。是顶层与底层的角逐,两者之间的大比拼。在历史的节点上的成败的密码。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叙说着平民阶层与门阀集团在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是两者之间的一盘博弈。曹操以少胜多,占了上风,顺应了底层的呐喊。

🌹西汉与东汉,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集团,轮流坐庄,垄断着国家机器,成为最腐朽没落阶层的代表。谁也不愿意将天秤倾斜到底层,更对这样的改革忌讳如深。他们占有欲望,刺激了草民的强烈反抗,引爆了赤眉、绿林、黄巾的愤怒,演化烽火连天的战乱。
🌹一位少数民族的君主拓跋氏,即北魏孝文帝,自觉的意识到贵族的圈地运动,隐藏着无穷祸患。登位翌年,立即颁布均田令,实行土地公有化,保障贫困农民有地种,不实施奖励政策,刺激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经过十年的改革,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政策,加速了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两次出任首相,实行均输、青苗等新法,剥夺皇族五代以外的优厚待遇,拯救了北宋的潜在经济风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到司马光上台,全盘否定新法,颠覆性的复旧,保护了权贵阶层。这个好了,也给蔡京、童贯、高俅欲望膨胀,给钟相、杨幺、宋江留下了造反插曲,更给金人南下创造了机遇,让北宋的首都沉陷于金人的铁蹄下。这种惨剧,有多少人省悟?
🌹前人的哀叹,而不引以为戒,后人又掉到沟里去了。明朝的张居正试图破题,一担任内阁首辅,大刀阔斧着手改革,创制了“考成法”、“一条鞭法”,抑制豪强势力的扩张,引发朝野轰动。他去世以后,旧势力反扑,被裭夺了官爵与一切荣誉,抄没了家产,子女也遭殃。

🌹一切照旧,问题越积越多,全方位、深层次的原因,酿就了一坛苦酒。激化了顶层与底层的矛盾,病入膏肓不能从内部消化,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下面是万丈深渊看不到。只为自己身家着想的官员们,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催生了李自成、张献忠拉杆子风起云涌,把大明王朝送到了尽头。
🌹进入这个舞台,如同绞肉机,就是这么残酷。而唐代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电光火石的一瞬,骨干都被流放到遥远的边陲。清代的“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等四君子被杀头。历时百日,昙花一现。改革充满变数,冥冥中暗示,谁搞对老百姓的有利的改革,不啻为送肉上砧板!即使好心挽救行将灭亡的苟且,也不允许,只能让其最后自生自灭而告终。
🌹当制度为少数人设计,企图愚弄忽悠老百姓,得罪了大多数人。这样冠名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复旧,被人认清了本来内核,潮音的律动越来越近,逾来逾清晰。光绪与慈禧在一天谢幕,实质上是革新与守旧同归于尽。满族皇亲不愿丢掉自己的既有,在辛亥革命前夕,成立了一个皇族以“太子党”的内阁。13人中,满人占了8名,汉人4名,蒙古人1名。象征性的表示一下,以平息众怒。四川的保路运动,只是导火索而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四大家族下山抢桃子,外戚权势疯狂接收。面对这个情况,蒋经国提出在上海打老虎的改革动议,被蒋介石否决。短短的三年,国民党丧失了人心,兵败如山倒。蒋介石不肯对外戚动刀子,把平民推向了红色革命,让毛泽东比预期的速度成功。
🌹这种改革进程的差异,深层次的矛盾,发展阶段性思考,无不引发唏嘘。改革的周期与复旧剧本的上演,值得人们去寻找前因后果,希望不再重蹈覆辙。
🌹反观一下外国的改革,作为中国的参照对象,值得细细的品味。
🌹雅典城邦第一任执行官梭伦,在22年间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与残酷的法律,按阶层比例赋予责任与义务,奠定了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让后面看到实际效果,当他退出这个圈子,原来的举措得到延续,达到完满的挥手拜拜,不失成功的案例。

🌹邻国俄罗斯,在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时,就提出自上而下改革农奴制的设想,以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建立底层架构,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颁布了农奴制改革法令,还准备启动君主立宪制改革。权贵阶层大为不满,削减了他们的垄断地位,釆取恐怖手段,刺杀让这个改革嘎然而止。
🌹亚历山大遇刺身亡,罗曼诺夫王朝的改革处在停滞状态。在1905年革命面前,尼古拉二世被动无奈地颁布了《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设立国家杜马,由内务大臣斯托雷平升为大臣会议主席,相当于首相。

🌹走马上任,从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土地入手,改善农民的法律地位与经济地位。为此他不怕得罪贵族地主,两度解散国家杜马。采取铁脆手段,将反对改革者列为“敌对势力”,送上军事法庭,3000多人处以绞刑。强势者往往积怨过多,,在顶层与底层之间腹背受敌。沙皇在压力之下不再支持他的改革,地方自治方案,遭到杜马否决,滑铁卢的惨遇,被迫辞去首相职务。革命者大为高兴,派出杀手,断绝沙皇的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挽救沙皇俄国的最后一次改革宣告失败。

🌹时间过去了5年多,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大的厦坍塌,布尔什维克党登上了主席台。似乎在说明:改革的失败,是革命成功的前奏曲。
🌹一衣带水的日本,启动了“明治维新”,联合农民,组成同盟军,顶层与底层的互动,釆取消灭德川幕府,废藩置县,结束封建武士制度。实行大政奉还,王政复古 、天皇亲政,建立议会制度的一系列举措,让日本走上了现代国家的道路。150年来,日本没有发生革命,值得仔细研究。
🌹苏联瓦解,东欧剧变,有着国内国际各种错综复杂复杂原因。究其根本,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挤占了平民的生存空间。在赫鲁晓夫时试图变革,被既得利益者拱下台,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没有人站出来替他们说话。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们,置身不同阶层利益冲突的夹缝中。处于风口浪尖上,如履薄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少成功者,不乏迥异的下场范例。这q他们警示未来,该如何平安着陆与平安谢幕。他们凭借着“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推进改革。以五年十年为一个周期,花大力气实现每一阶段的设想任务,取得良好的势头,让人们看到希望。最大限度消除积重难返的垒土成山的负荷,目标都是避免社会革命。用最小的成本,赢得最大的收获。消除利益冲突带来社会动荡,经济凋零,是他们的初衷。

🌹而那些矢志改天换地的革命家,包括列宁和孙中山,他们都担心改革的成功,挖断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千载难逢。
🌹在人们看来,真改革家不能只打雷不下雨。让平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们才相信。如果仅仅是叶公好龙,猴子水中捞月,让老百姓的寄托破灭,大失所望,后果往往是人亡政息。
🌹历史不会偏爱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自诩,更无法去为那些为自己利益画野的强者。真正的强者,并非因征服弱者而逞强,而是为弱者而义无反顾披荆斩棘。
🌹改革家需要智慧、见识和胆略,现代政治文明与素养,而不是传统的政治手腕,韩非子式的法家套路,以严酷吏治民。迈向现代法治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是后人写的,是当事者作古一、二百年重新认识评价。历史就是历史,只为真实而存在,不为权力与功利而存在。谁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谁就能赢得历史。时间说明一切,真实证明一切。当历史翻过今天,已经物是人非,不带任何瓜葛,未有任何偏见,一切都自然明了。
🌹不被时代的噪音所扰乱听觉,不被历史的尘埃迷糊了视野。司马迁评价改革家,郭清铁幕,还原真相,才是关键。
🌹中国的士,要有春秋战国时代的争鸣,有魏晋时代的风骨,才配得上“精英”的雅号。被铜臭化与功利化,不知耻才是可悲。

🌹公元2021年8月7日(辛丑六月二十九)
🌹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桃花村曹家湾35号
🌹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


潘安兴,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57万字待付梓。电话13397133752,住址:武汉黄陂盘龙城叶店北领袖城丙7栋1单元12楼03室。身份证号码42012319491011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