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17)
读青年烈士绝笔诗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2021年3月19日)
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小学毕业时即写下励志诗:
莫教桑麻困后人,
浮云富贵不如贫。
男儿志在安天下,
破旧山河再造新。
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入团,1925年在北京大学入党。1926年由党派回江西任省委委员,后赴德安任县委书记。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杨超转往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10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12月27日在南昌牺牲,年仅23岁。就义时高声朗诵:
《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留得”两句:春秋时,伍子胥的父亲无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吴王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报了杀父之仇。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1925年入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委员会主席,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总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劳动委员,广东省委工人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和广东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1928年春,和陈铁军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一起就义,年仅23岁。就义时,沿途高呼革命口号,高唱《国际歌》。在刑场上,他们作演讲,陈铁军当众宣布和周文雍结婚:“让反对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下面是周文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
《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裂:车裂。俗称五马分尸。
王孝锡(1903—1928),甘肃宁县人。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统治和五卅运动。1926年入党,曾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斗争。先后领导成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彬宁支部,以及中共太昌区委和甘肃第一个革命青年组织——青年社。秘密筹划组织农民暴动、建立革命政权。1928年11月26日,被国民党逮捕。狱中,面对一次次酷刑审讯,他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并写下诗句:
慷慨歌太平,
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
何惜少年头。
同年12月作:
《绝命词》(节录)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
问苍天:何不行方便?
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
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
……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
望爹娘,休把儿挂念,
……
儿去也,莫牵连!!
临刑时,他高呼革命口号,凶残的刽子手举起马刀向他身上乱砍,鲜血飞溅,仍挡不住他的口号声。刽子手又用毛巾塞进他嘴里……年仅25岁的王孝锡壮烈牺牲。
三位烈士平均年龄不足24岁,把深深的敬意献给他们:
英雄就义留绝笔,
句句读之痛断肠。
无悔青春酬壮志,
铮铮铁骨好儿郎。

作者简历:李学贵,大学学历。秦皇岛市政协第八至十届秘书长,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参加编撰《人民政协教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秦皇岛》、《秦皇岛年鉴》,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近年来在市老年大学学习朗诵、声乐、鼓曲、体育舞蹈,主持文艺演出。喜欢读书和写作,撰写《人物/诗词与党史》、《诗词名篇与秦皇岛》及其他诗词文稿数百篇。《人物/诗词与党史》已撰写60篇,年内计划完成100篇,作为向建党百年的献礼。

朗诵: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