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8·8 )
苏区历史上的今天1932-1937年8月8日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1932年6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兼任总司令,王稼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随红一方面军总部行动。周恩来致信中共苏区中央局,坚持要求由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强调“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恳请中央局再三考虑前方意见。”8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对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在前方组成由周恩来任主席,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成员的最高军事会议,负责决定前方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8月8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联名发出通令,宣布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泽东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瑞金沙洲坝)
(1934·8·8 )
5县完成了收集军用器材计划
△1934年8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吴亮平在《红色中华》第223期发表文章,总结全苏区收集军用器材情况,表扬瑞金、洛口、兴国、胜利、博生5县完成了收集军用器材计划。

(1937·8·8 )
汀瑞游击队攻下敌武阳区公所
中央红军主力从瑞金踏上长征路后,苏区人民受尽摧残。敌人对苏区实行法西斯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瑞金全县就被杀18000余人, 出现了许多“血洗村”、“无人村”。但是,苏区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开辟了闽赣边游击根据地,成为闻名全国的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之一,而瑞金的地下党活动从未间断过,公开的游击战争从1934年坚持到1946年,整整十二年!

1937年3月,刘国兴、钟民、胡荣佳领导的3支游击队合编为汀瑞游击队。3月底汀瑞游击队摸清保安队敌情,40余名游击队员,化装成“广东军”一个班,民团三个班,大摇大摆朝古城镇青山铺走去,打了一个智取青山铺的漂亮仗,一枪未发,俘敌50多人,缴枪30多支,子弹千余发,拔掉了青山铺白色据点。8月8日,根据群众提供的情报,发动了闽赣游击区影响最大的一次战斗——攻打敌武阳区公所。
武阳镇是距离瑞金县城30多公里的大集镇。每逢大集市,周围的百姓都赶来做买卖,非常的热闹。敌区公所设在镇口大院的二层楼房里,四周有围墙,镇外还有一条小河。区公所除有一个排的民团把守外,还有10多名职员。武阳游击队员邹日祥的家就住在区公所的围墙边,从邹家的楼上窗户望去,区公所院子里的情景看的一清二楚。于是游击队决定在武阳镇大集市的头天晚上开始行动,连夜向武阳镇接近。一路由刘国兴带领的原武阳游击队潜伏在邹日祥的家里;另一路由钟德胜带领的原瑞金游击队伪装成进城赶集的隐蔽在区公所后门外巷子里。桃古游击队则分散在区公所的周边,担负警戒和歼灭区公所外部之敌。早饭后,区公所的一些团丁三三两两的前往集市敲诈百姓,“捞油水”去了,区公所只剩下几个哨兵和不多的团丁。游击队乘此机会,按事先约定,由埋伏在邹日祥家里的游击队首先开火,打死岗哨,接着各游击队们同时行动。张振友他们手拿驳壳枪,立即从后门冲进院内,大声喝令“缴枪不杀”!院内敌人一时乱作了一团,有的团丁还想举枪射击,被当场击毙。刘国兴带领的原武阳游击队员们这时也从大门攻入,院内的敌人一看大势已去,便缴枪投降。紧接着张振友他们冲上二楼,二楼的敌人(主要是公所的职员)仍在负隅顽抗。分队长梁桂荣冲进房门不幸中弹当场牺牲,另有两名队员负伤。张振友立即往里扔颗手榴弹,趁手榴弹爆炸的瞬间,带领其他队员一起冲进去,将这部分敌人全部击毙,他们共消灭公所内10多名顽抗的职员和团丁,其余的当了俘虏,只有敌区长趁乱爬房逃脱。桃古游击队同时也将散落在集市上的团丁全部解决。这次战斗,共缴获30多支枪,子弹9000余发,手榴弹60多枚,毙敌30多人,俘虏10余人。此战的胜利很快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使得闽赣边的敌人大为震惊,一些反动的保甲长开始逐渐转向中立,红军游击队的队伍也得到发展壮大。

武阳镇国兴村马荠塘明清古建筑群
随后,汀瑞游击队接到长汀城区地下党报告,汀州第7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秦振夫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并指使其妻将贵重财物运回老家广西桂林,由二三十名武装人员护卫从汀城向瑞金方向开去。8月14日汀瑞游击队在九里岭三箭脑(瑞金靠长汀方向)设下埋伏,一举缴获了20余支枪和一批金银首饰及贵重物资,胜利返回根据地。汀瑞游击队后来被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奔赴抗日前线。
因瑞金特殊情况,上级派刘国兴、曾玉成、邹道隆等7人为骨干力量,回到瑞金继续带领汀瑞边人民坚持敌后游击斗争。1942年7月刘国兴由于叛徒卖,被国民党拐骗至泰和被国民党杀害。1946年叛徒带着国民党押着汀瑞游击队队员和汀瑞县委工作人员家属,到岭背山威逼他们投降,20余游击队员下山,从此瑞金留守游击队停止公开活动全部转入地下,直到1949年8月瑞金解放,尚有少部分地下游击队活动。故瑞金游击战又号称“汀瑞十二年游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