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 年》
作者:老 舍
朗诵:马文平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北方的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村里的老人们你猜怎么说?说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嘻笑着、欢呼着,真够热闹的。

除夕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会用大锅烀肉。我就站在锅台边,紧紧地就盯着那个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真是的,不知不觉着我这哈喇子就流出来了。母亲发现了,她立马用筷子扎一小块肉就塞到我的嘴里头,我都顾不上烫嘴了,狠狠地咬下去。真有意思。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父亲的书法可真好,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大队。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一年到头能穿新衣服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过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脚洗干净,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睡着了他还做梦,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但小脸上肯定带着甜甜笑意。

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也会在我们的耳边上吹风: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
除夕的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这时吃的饺子都是肉馅的,还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

年夜饭后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马文平:1957年出生。曾经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后来转战部队,到地方后一直在医疗战线工作,热爱大自然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退休后旅游,唱歌,朗诵,走模特,生活丰富多彩。现从师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语言艺术高级教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建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