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村心语:人生的角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容育民
![1628726767455046921.jpg t01a8faefe2a686c233[1].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从数学原理来说,角度通常是指由一个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射线是指一点沿一定方向运动所留下的轨迹。其实,从动物生存法则看,我们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人生的角度,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讲,每个人又何尝不想留下自己人生的轨迹。所以,活得精彩是人生的追求。
这就带来了个命题,人生究竟怎么走,什么角度才是你自己。也就是我自己的定位应该在哪里,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又适合做些什么。
一个成功者往往都是选对了人生角度。比如我们考大学,除了那些学霸精英以外,大多数学生报考自愿的角度都是把能够被录取列为第一选项,当然也会考虑将来的择业需要,但往往也是被动的,多数人往往都首先处于被大学所挑选的角度,因为进不了大学学府,美好的愿望就很难延续。这也就是70%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岗位,往往都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一个择业无奈。
大学毕业后,社会现实并不是我们去挑选岗位,而往往又是稀缺的岗位在挑选我们。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工作岗位或许并不是自己人生的目标角度,或者不是很适合自己的角度。我们的主人公也许会认为人生角度没有选好。自己能够做这项工作,并不等于自己就喜欢这个岗位,就一定适合这个岗位,而人往往是被岗位所适应。所以,大学生在就业之初的跳槽,才是最频繁的。
![1628726809116002511.jpg t01791e4bbfa5eebba8[1].jp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如果我们是去做工人,同样也会发现,也不是我们去挑选岗位,而依然是岗位在挑选我们。所谓双向选择往往是制度层面上的,对求职者有时却是无奈的,所以说人生的择业角度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如果我们所学习的技能多一些,知识丰富一些,还有自己可以选择的一些余地,否则,就只有被动择业让岗位挑选了。人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能够自己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人的工作创造潜能就很难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人的创造性也就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人生的角度又决定着人生的高度。
伟人孙中山在香港学习的是西医,这是家庭给他选择的人生角度,但他个人却对医学没有多少建树,毕业后只是短暂行医,并没有专注从事医学职业,而是投身于唤醒中华民众的伟大革命运动,成就了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伟大事业,这个人生角度也是他毕生的追求,是人生的角度决定了他事业的高度。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学习的是西医解刨学,回国之后却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杂文与白话文小说的不朽先河。因此,人生的角度不光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还要选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可塑自我,成就事业,不负时光。
但是,是不是没有找准自己的梦想角度,就没有工作前途了哩,也不尽然,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在非专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一个人还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去逐步调整自己的人生角度,适应社会对自己的挑选,踏踏实实从实际做起,不好高骛远,也许经过一段不懈的努力,假以时日,你仍然会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原创首发)(感谢图片来自网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