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妇的故事(外两篇)“狗日的小堂子呢!给我出来!”正在做饭的周丽听见有人在门口扯着嗓子骂,慌忙放下火钳,出门一看,是邻居程兰。“咋的啦,兰嫂?是不是小堂子惹着您啦!”周丽问道。这程兰怠慢不得,厉害着呢,左邻右舍私下里称为骂妇。“小鳖子子放牛也不看紧,牛跑到我家秧田里,吃了一大片,气死我了!”程兰忿忿地说。“有这事?小堂子……小堂子!快出来!”“妈……”小堂子慢吞吞的从屋里挪出来,低着头。“你早晨放牛,是不是牛把你程阿姨家秧吃了?”周丽问。“妈个八子的!还用问吗?我儿子都看见了”“兰嫂您别急,先坐会儿吧。”周丽从屋里端个凳子让程兰坐了。“妈,都怪我,放牛时,看书看忘了,牛就跑到程阿姨秧田里了,不过就吃了一点儿。”小堂子战兢兢地说。“就吃一点儿?那要吃多少才行?你这王八羔子,去年跑到我家鸡窝,搞得鸡飞蛋打,还没找你算账呢!今天又犯到我手上了!”程兰指着小堂子吹胡子瞪眼,吓得小堂子浑身筛糠似的。“我说嫂子啊,小堂子才十岁呢,别吓坏了……来,有气慢慢撒,先喝口水润润嗓子!”周丽跑屋里倒了一碗凉茶,程兰坐着接过,咕噜喝了一大口。院子外面,有几个人大概是听到了风声,伸头缩脑地张望着。“别以为顺着我就算了,这事儿完不了!”“看您说的!哪能算了呢?牛害了庄稼,是我们的错,糟蹋了多少,我们赔!”“赔!怎么赔?去年你家猪跑到我家菜地,拱了多少大白菜?上个月,你家里的放水从俺秧田过,秧都淹了,造成多大损失?还有,前年俺家一个白花鸡净往你家鸡圈跑,后来就没了……”“小堂子,看你阿姨累的!还不快去把厨房里花生拿过来?”周丽也不生气,招呼小堂子拿吃的。“快!妈!饭糊了!”小堂子端着花生大喊着跑出来。“哎呦喂!糟了,饭糊了!”周丽撒腿往屋跑。程兰夺过花生,抓了几把塞进口袋里,又捋起褂襟子把剩下的花生包起来。“别以为拿了吃的喝的就算了!这事完不了!”见周丽出来,程兰说,“狗日的王八羔子,今天让你知道放畜生害人的结果!”“兰嫂,那您要什么结果?”周丽小心翼翼地问。“赔二百块,最低二百块!”“行,二百就二百!”周丽说,“不过,也不能总是别人赔偿您吧。春天你家猪拱了我家二十棵竹笋怎么算?去年你家里的偷我家两棵杉树还没有赔呢!这事村里可是有记录的!”“她家里的也偷了我家的毛竹呢!”“我家鸡跑她鸡窝里下蛋,最后连鸡也没有了!”……不知啥时,观望的邻居们都走了出来,纷纷控诉。程兰一看形势不妙,站起来就走,褂襟子里的花生撒了一路。骂 贼天近响午,阿兰提着菜篮子去菜园。打开园门,首先看到的是高高绿绿的葫芦架。大大小小的葫芦圆愣楞的从架上垂下来,仿佛在向主人炫耀。望着这么多葫芦,阿兰心里美滋滋的。象往常一样,她准备巡视一遍。忽然,她感到葫芦似乎少了一个。“会不会……?”她想到了“偷”字。近日,偷风盛行。于是,她决心仔细查一查。阿兰围着葫芦架从左到右转了三圈,从右到左转了三圈,里里外外看了个遍。果然,那个最大最嫩最惹人爱的葫芦不见了!她感到愤慨,怒火中烧。她想大骂一通以消心头之恨。 于是,她骂开了。她骂了一百句该断腿的王八蛋。她骂了一百句八辈祖宗缺德鬼。她骂了一百句那个该拉肚子一辈子不止的葫芦贼。她骂的唾沫四溅,口喷白沫。最后她消了气,摘菜回家。路遇小儿子钓鱼归来。“妈,怎么又摘葫芦啦?家里不是有了半个葫芦了么?”“哪来的半个葫芦?倒是自家里那个最大的葫芦让人偷去啦!”“不是人偷去了,是二叔摘的。他问过我爸了,说是葫芦太大,吃不完,还送来了半个呢?”“什么?你二叔摘的?还送来了半个?唉……唉……怎不早说……鬼儿子,怎不早说呢……唉!啊……哟!”“怎么啦,妈……”儿子愣住了。今年别回来了像往常一样,阿强一早就做好了饭,准备吃过饭去上班。喊媳妇吃饭时,发现媳妇坐在床边,头不梳,脸不洗,黯然神伤。“怎么了?又发什么呆?”阿强问。“强,昨天晚上老憨打电话了,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还要视屏,说拍试卷给我看看。我都一年多没有抱抱老憨了,不知道长重了没有。”媳妇说着,眼圈红了。阿强和媳妇在这个地方打工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前两年在老家盖了房子,欠了不少钱。夫妻二人外出打工,省吃俭用,挣钱还债。去年过年原本要回去,阿强说来回路费贵,在厂里过年可以加班,三倍工资,过一个年可以多挣几千块,不如过了年正月再回去。媳妇一想也对,这事儿就定了,没想到新冠疫情爆发,开年后回不了了。“我这几天也老是做梦哩。“阿强说,“昨天晚上梦到小时候上学,发大水,父亲背我过河呢。”“你干亲家昨天来了,没有找到你。”媳妇说。“干嘛?”“告别的。”“咋的了?他要到哪去?”阿强问道。“她母亲拾柴火把脚崴了,挺厉害的,家里没人照应,猪饿的往人家菜地跑。”媳妇说,“咱爸妈都七十多岁了,天天爬高上低的,还要照顾老憨,要是哪天有个闪失,咱们怎么过呀?强,要不咱们少挣点,和人家说说,欠款明年再还,行不?”媳妇抽噎起来。 “别哭了,赶紧收拾一下,咱们今天就回家!”阿强说道。“好咧!我先给咱妈打个电话,让他们先高兴一下!”媳妇蹦起来去找手机。很快,电话接通了。“琴子啊,正准备给你们打电话,电话就来了。”妈说道,“家里一切都好,你们不要担心。现在疫情有点严重,你们出门要带好口罩,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啊。门口大喇叭天天在喊,建议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你们今年过年就不要回来了,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等开年了,我带小宝去看你们……”作者简介:杨兆宏,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六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新安晚报》《小说月报》《青少年文学》等刊物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