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蒯天: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江苏华夏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散文学会执行会长。曾荣获4次中国戏剧文学奖、首届中国戏剧文化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汇报》报告文学奖、《小说界》全国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最佳编剧奖、《中国故事》五年一届优秀作品奖,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第9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编辑出版《海浪搭建的舞台》《江南如画》系列散文丛书(9本)。
文学也需要侠肝义胆(上)
作者:李锋古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1
我和蒯天是30多年的老朋友,和他认识是在198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江苏东海县委办,担任县委书记的秘书。那段时间,市文联的编辑张文宝和青年作家蒯天常来找书记,他们是来采访东海县西部大开发的。这当中,有两件事让我对蒯天刮目相看。
东海县委、县政府1990年提出西部丘陵山区扶贫开发,但是几年过去了效果一般,就考虑如何借智、借物,利用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来促进扶贫开发,解决农民致富这个长期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难题。县委计划搞一次全国性的扶贫开发活动,即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讨会。当时,县里拿着策划方案,找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讨会在东海隆重举行,参加论坛的有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东海扶贫开发的做法得到了肯定。东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经验迅速向全国推广。蒯天以东海扶贫开发为背景,以东海县委书记吴加庆为主人公撰写的报告文学《红土地上的路》在《文汇报》整版刊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要知道,这个论坛能够大获成功,离不开默默无闻、辛勤奔波的蒯天。
第二件是东海县委、县政府要打东海少儿版画这张文化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东海的知名度,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东海少儿版画展。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但开展前夕遇到一个难题,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没有落实,进退两难之际,蒯天站了出来,他请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出席,为东海少儿版画展大添异彩,大大提高了少儿版画展的规格档次。从那时,我感到蒯天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有作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可用之才。
另一件让我吃惊的事是,1996年他与人合作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梦》,热情讴歌了连云港人建设东方大港近一个世纪不懈的追求和努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整个过程,翔实地描绘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建港的部署,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建港创业的宏伟立体画卷。作品一经面世,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对正在建设中的东方大港犹如注入了新的能量,对港口建设者们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因此,《东方大港梦》获得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连云港可谓“海、古、神、幽”的浪漫之地,秦始皇南巡到此设东海郡,置秦东门并立碑。孔子周游列国到这里登山望海,赞赏螃蟹都知礼仪。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像李白、杜甫、李清照、曹雪芹等,都游历过连云港的山山水水。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神话故事《西游记》、浪漫故事《镜花缘》出自连云港人吴承恩(近年考证)和李汝珍之手。唐代有大诗人鲍照,民国有大文学家朱自清,近代有大画家彦涵,当前有著名作家徐则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蒯天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有他的天赋和灵气。
2
俗语叫机缘巧合。蒯天告诉我,最初的文学梦想还是源自他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当时,蒯天刚刚离开校园,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的姨妈是位作家,需要有人帮忙誊写稿件。那时还没有电脑,打印机也很少,所有的作品最后都要再抄写一遍才送到出版社。蒯天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自己又写得一手好字,便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他在为姨母抄写小说稿子的时候,那文字,那悲悲喜喜的人生故事,让他看到了另外的世界。他似乎听到心底有什么东西在脉脉涌动,汩汩喧响,就如山涧隐藏在草丛卵石下的溪流。文学的力量是没有人可以抗拒的,他觉得自己也有许多情感需要表达,有很多东西可以展示,他也想成为一名作家。那一年,他创作了一篇3000字的小说《她一双眼睛泪花花》,投给了《连云港文学》杂志,小说很快发表了,编辑还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对其作品予以鼓励和肯定。一位17岁的少年,仿佛看见了开满鲜花的田野,文学梦的星火被点燃,作家梦在大地上放飞。接着,他投入最大的激情开始大写起来,谁知一连写了20多篇,有的石沉大海,有的被退了回来。当时,每接到一篇退稿信,他就如挨了一闷棍般沮丧和失望,就在他濒临绝望的时候,著名作家、《萌芽》杂志编辑王小鹰,给他寄来热情洋溢的信件,鼓励他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沿着文学这条道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同时,还给他寄来了许多书籍。
在王小鹰的鼓励下,蒯天重新拿起笔,创作了短篇小说《小树上的伤口》,在这篇融进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的小说中,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小孩患白血病去世,另一个小孩每天望着窗外的小树,小树上,有他们共同刻下的痕迹……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却诠释了一段美好的感情,令人动容。在编辑的指导下,小说三易其稿,经过修改和打磨,终于在《萌芽》杂志上发表。小说以清淡悠远的风格、朴实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广大读者及文坛的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绿雪在《文艺报》上发表评论文章《一个青年人的背影》,称他的小说是“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结合”,并对小说的语言以及写作技巧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之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度和地位。多年以后,蒯天仍然对王小鹰心存感激,他说:“要不是王小鹰编辑以及好多热心的编辑和老师的鼓励与帮助,我肯定不会走到今天!”

李锋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连云港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首),诗文入选多家文学作品选集,荣获郭沫若诗歌奖等各种奖项数十次,著有诗文集九部。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