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故事:食少事烦
朗诵:陈一萌
三国时代,魏、蜀、吴鼎足而立,各据一方。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刘备统一天下的遗志。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十万伐魏,驻兵于渭水之南的五丈原,隔渭水与司马懿对峙百多天,于当年八月病死军中。此前蜀国使者去见司马懿,他不问战事,只向使者询问诸葛亮日常起居及处理政务的情况。

首先他问使者说:“诸葛孔明先生生活得好吗?他的饮食如何,一天能吃多少饭?”
“只有三四升。”
接着问诸葛亮处理政事的情形,使者告诉他说:“营中凡是处罚二十杖以上的事情,诸葛丞相都要亲自审查办理。
使者走了之后,司马懿对左右的人说:“诸葛孔明这样岂能活得久呢?”
后来果真不出所料,诸葛亮很快就与世长辞了。

寓意启示:
这则故事载于《晋书·宣帝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亦作“食少事繁”,指进食少而事情多,导致精力透支、身体不堪负荷,命自然不能维持太久。后人以之形容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的事务。

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见事繁而食少,乃是他对刘氏父子忠贞赤诚的表现。他这种公而忘私的情操,实足为后世尽忠报国的典范。

朗诵:陈一萌,2009年8月24日出生。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五班。陈一萌同学从幼时就对朗诵非常偏爱,除了文化课优秀外,常常用稚嫩的声音为我们讲述一个个故事,把我们带进她的美好世界里。目前正师从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语言艺术高级教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建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