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1年,我高中毕业。最后一次上课,班主任告别演说,她说,你们家祖祖辈辈都在农村种地,你们回家种地怎么了?我当时听了很扎心。
高考,7月,7号,8号,9号,三天。高考结束后,我干家务,干农活,卖过冰棍,倒过菜。高考分下来了,复读的崔文海是文科最高分,314分,我是第二名,304分,中专调档线是320分,我们班的复读生袁士卓等人都没上300分。草寺中学81届高中一班(文科)全体落榜。而从那一时刻,草寺中学就没有高中了。这一年,北京市大学文科录取比例13: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已经无心倒腾菜了,尽管这一次高考我已经尽力,但就这样在农村一辈子,我不甘心。
一天,我路过草中,见到地理老师孙洪涛老师,他告诉我,他已经离开草中要去通县三中教书了,他把崔文海介绍到通县三中去补习,他说我可以找的我大哥包士奎。他在通县四中当总务主任,是我爸大哥家老大。我那好大哥自然帮我。那一年,我自己家大哥二哥已经分家另过,姐姐已经出嫁;我要复读,的一切费用都要大哥二哥出,我跟我妈说,我想再考一次,我妈说,你去跟你两哥说吧。我的两个哥哥答应了。感恩包士奎大哥,感恩我的亲大哥二哥,长兄如父。
9月1号,我就去通县三中补习。班主任是教语文张文荣老师,身高170公分,他的嘴似乎有点歪,课讲的很好,他说,人遇事要冷静,不能痛快一时,悔恨终生,这句我记住了,每当我要冲动的时候,我就想起那句话,这辈子就没做过几件出格的事;教数学是王老师,记忆力好像不太好,离开他的备课本就什么都想不起啦;教历史是杨希钧老师,就像我的父亲,他对我的帮助已经超出了师生的关系,大恩不言谢,杨老师我永远感恩您;教地理是原来草中孙洪涛老师,他对崔文海很关照,就像杨老师关照我。这个班的老师都是三中的精兵强将。同班同学,除了崔文海,一起补习的还有郭永贵和杨睦群、左凤池,我们都是从农村来,还有原三中的吴建新、王金等,我们插班,学校只收学费8块钱,应届生张军是班长,他爸在法院,张军是一个聪明、自信、干练、帅气的男孩,还有韩丽霞。一个和草中不一样的班集体。
我每天跑校,骑着大哥的自行车,带着二嫂子的手表。冬天骑车风大,就围着姐姐留下的天蓝色围巾,还真暖和,既护耳朵,又暖脖子,就是形象差点,农民工,我永远是农民。我每天带饭,一个铝饭盒,装满棒子面贴饽饽,每天中午从食堂打来热水,就着咸菜,午餐就解决了,晚自习要到九点,崔文海住孙老师宿舍,我每晚回家,老师说8点以后就不讲课了,让我八点走,骑四十五分钟后到家,我妈早给我炒好大白菜,还勾了芡,好吃,挺咸的,永远忘不了那味道。晚上回家,通顺路没有路灯。一次到北关桥,一个小伙子站在马路中间,拦住我,要搭我的自行车回家,嘿,还有劫道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张家坟的张杰,他在外边当兵,也认出来我;另一次是夜黑风高,我骑车到范庄时,感觉前面好像有黑影,第一反应打了一下自行车把,侧身过去了,吓了一跳,那黑影是一个人骑着车,一把粪叉尖朝后,吓我一身冷汗;还有一次我还真把车骑进沟里了;冬天的日子不好过,那年的冬天格外冷,一次雪后,我骑着车,北风呼呼,风已经打透了我穿的皮袄,温度白天已经低于零下15度了。暑去冬来,我努力了。两军相遇勇者胜,这个班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考上,这个人就应该是我,杨希钧老师如是说。
然而付出不一定马上有回报,努力了一年,我的心理素质太糟糕,考出了个自己都不满意的成绩。分数下来了,345分,中专调档线340分,我过了线,却没有录取。崔文海考了358分,他考上了北京市商业学校。我不想放弃,于是找来四中的大哥和我的同学,让他们和我一起跟我的二位哥哥谈,二位哥哥无奈之下,只好同意我再次复读。郭永贵也复读了,杨睦群则参加了县教育局办的英语班,左凤池不知所踪。
在三中的第二年上半年几乎是杨老师每天中午给我热饭,还给我吃他家的菜,我家实在不忍,于是我找包士奎大哥帮忙申请住校吃了食堂。我就住在学校东北角,不远处就是厕所。寒冬酷暑又一年,我真的很拼。可到高考日子来临的时候,前三天我就开始睡不了觉了,脑袋蒙蒙的涨涨的,我已经无法控制住自己了,但我知道,我必须撑着,撑住。
分数下来了,我考了386分,中专调档线是370分,我终于考上了北京市供销学校,财务会计专业,这一次,分数硬,而且,北京市供销学校第一副校长马小青曾经和我们村的姚三叔坐对桌,我老大哥跟县教育局很熟,老大哥儿子包克勤的同学在市教育局招生办,这回想考不上都难。我终于考上了。
感恩历史老师杨希钧老师,感恩我的包士奎大哥,感恩我胞兄大哥二哥,长兄如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很多年过去了,我还常常梦见三中补习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