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魏佑湖: 济南市莱芜人,大学学历,莱芜文化英才。北京东方腾飞文化有限公司文学顾问,教育部“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专家,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期刊。曾用笔名:闲云,一迪风,鲁剑。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有百余万字发表在《中国作家网》平台;曾荣获“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散文”优秀奖,“40年改革开放征文”金奖,有多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在国家、省市级获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用血凝光留住时间的人
(作者:魏佑湖)
我又一次踏上去羊里朱家庄的路,去瞻仰莱芜区公安分局的“初心馆”,在开馆前我曾应邀去参观过。那里记载了莱芜公安八十二年的奋斗历史,记载了莱芜公安三代人的初心和使命。当我走进“烈士厅”,面对我熟悉的人时,我泪水止不住的流,我的血在沸腾,我的心跳在加速,我的脚像缀了铅一样的沉重。
那里有我熟悉的同乡张兆松,有我的俵妹夫任贵全,有我刚参加工作时认识的付来孝,还有我翻阅历史,整理党史时知道的前辈韩裕超、韩裕新、韩裕恕……我一一用手机拍了照,留住这永久的记忆。
这次去,我是特意为了凭吊一个名叫吴增秀的老人。
这个老人的名字,是在我和莱芜义工会长吴勇同志去大王庄“马场”村时,才明晰起来的。我们去“马场”的路上,谈起了公安的“初心馆”,我把照片让他看,当他看到英模名录的时候,他告诉我吴增秀是他的父亲。以前,我只知道他的父亲当过兵,早已过世,母亲没有工作,靠卖小杂货过日子,我却不知道他父亲是一位公安,是一位英模。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吴增秀的老人就是那开过尚盈盈的芙蕖。虽然他只在世上活了51年,但他的精神却光照着后人。吴增秀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用不同方式服务社会,贡献力量。正是在他的教导下,让他们一家人成为了用血凝聚光芒,服务社会的一家人。
血,是什么?血,是生命!吴勇一家人用生命凝聚成光芒,照亮世人,给人以温暖……
时间总会嘀嗒嘀嗒的过去,这嘀嗒声留不住时间。真正留住时间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服务,努力向生活奉献着自己的人。当你从梦中醒来,开始向生活奉献时,那梦才会变得真实,才能留住时间。从而,就会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松柏。
太阳给予的光,不足以点亮人间,人还要创造自己能够掌控的心光,获得应对黑暗和改造生活的力量。时光如水,一半交给太阳,一半交给心光,这是未来的走向。离人最近的,感受最直观的是来自心光。心光,是人走出夜的眼睛,看着时光中人间的变化,改变着人的时间观念,它所见的真实别有韵味。心光,不仅外形有气质,其骨骼与智力也在增强,让黑夜的陪伴愈加气定神闲。
吴勇一家人,就是点燃心光,留住时间的一家人。吴勇的父亲吴增秀,1945年3月生,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入伍,先后在青岛、新疆乌鲁木齐8847部队、西藏阿里革吉、新疆军区十三团乌鲁木齐服役15年。1979年10月,以连指导员身份转业到国营华山林场任场长。后又到国营寄母山林场当场长,城子坡林业站站长。1986年6月调入鹿野派出所任副所长;1988年6月调入铁车派出所先后任指导员所长,1996年12月调入莱芜市公安局莱城分局拘留所主持工作,1997年1月在拘留所值班期间突发脑溢血,后因医治无效牺牲。
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学雷锋、学焦裕禄的情景,那轰轰烈烈的场景穿越时空,异曲同工般地在我心中再现。吴增秀的老人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起伏跌宕,与古今中外圣人先哲、功臣烈士、文武英才相比,确实太普通、太平凡。然而,正如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评价胡适时所说:胡适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不伟大。同理,吴增秀老人的伟大也就在他的“不伟大”。“看似寻常最奇崛”。他用一件件小事垒筑起他的“精神大厦”。一滴水能映照出整个太阳。这个人从平凡到伟大的历程,也映照出这个壮阔的时代。忠诚担当是吴增秀老人的性格,“责任、真情、务实”是他的个性。他夜以继日的扑在工作上,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1964年12月至1968年2月,吴增秀老人在青岛199师595团2营5连任副班长,因为表现突出于1966年7月入党。1968年2月至1969年10月支援边疆到新疆军区5师13团1营1连任班长,1969年10月至1972年12月任排长,期间在新疆乌鲁木齐东山小东沟负责打山洞,建飞机场。1972年12月至1976年5月到西藏阿里军分区革吉县中队任副指导员,主要是保护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去西藏的川藏公路上,因为车出现故障不能前行,吴增秀和战士们高原反应缺氧昏迷,沿路兵站发现后进行输氧抢救才脱险,休养一天后进驻革吉县中队。在西藏驻守三年半时间,主要是防止国外土匪抢劫牧民,保护牧民安全,由于高原反应头发都掉光了。在西藏三年多,他不但和战友相处不错,和一般的藏族百姓关系也比较融洽。藏族人生性就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西藏,你可以看到,很多藏族人不论走到哪里,随身都带有杯子和啤酒或奶茶。在拉萨、日喀则的街头,你常会看到一些藏民坐在草地上喝酒谈天。只要有草地的地方,就常有藏民或躺或卧的身影。他与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感情,牧民曾经给送哈达,送藏刀,织毛衣、毛裤、毛袜,送牦牛尾巴、藏红花和雪莲,表达民族兄弟的友谊。
吴勇出生快两岁了才见到父亲第一面,正像吴勇所说:“当时老家跟前有驻军,我见到穿军装的就叫爸爸,弟弟吴波快一岁了才见到父亲第一面。”由于军人的职责,吴勇的爷爷去世时,吴增秀也没有回来,是吴勇的母亲代表父亲为爷爷办理了丧事。1976年5月至1979年10月在新疆军区13团1营机炮连任指导员,期间他们全家随军。吴增秀带领连队在新疆西山修路,后来转到部队农场,种植蔬菜供应团部。吴增秀在部队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干部,牧民们与他亲人相称,战士们与他兄弟相称。吴增秀从军15载,尽职尽责,无愧军人使命。
1979年10月部队转业至1986年6月在莱芜市国营华山林场、寄母山林场任副厂长、场长和城子坡镇林业站长。林场负责植树造林和护林防火工作,与工人师傅们驻守深山,造林巡山,为植树造林和护林防火做出了贡献,在职期间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因工作突出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干部。
1986年6月至1997年1月期间在莱芜市鹿野派出所副所长、铁车派出所指导员、所长,拘留所负责人,是公安英模人物。在从事公安工作期间清正廉洁,从来不收百姓东西,不拿公安身份欺压老百姓,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人,老百姓有困难能伸手帮助,就是对违法犯罪人员也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不打骂,从不敲诈。为了给派出所节约经费,每次到局里开会,从不在外吃饭,无论早晚回家吃饭,自己腰包,很多招待都成了家宴。吴勇的母亲跟了他一辈子,也没有享一天福,连个工作也没有安排,别人的妻子都有工作,吴勇的母亲也曾因为这个和他闹别扭,吴增秀却说:“我有工资,就够你花的了,咱们不能给公家添麻烦、走后门。”按吴增秀当时的权力,蛮可以给妻子找个像样的工作。可是他从不寻私情,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吴增秀是全家人的骄傲。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所有的家务都由妻子负责,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假日、休息日,就是春节也是在巡逻中度过,就是在妻子住院时也没有耽误工作,陪护的也是由她的大哥和表姐。吴增秀兄弟和睦,孝敬双方老人,岳父在他家居住时,每天早上都是为岳父端尿盆,烧开水为岳父冲好鸡蛋,岳父母为有这样的女婿而欣慰。吴增秀的忠孝为全家人的榜样。他在公安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对工作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他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是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造成的,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51岁。吴增秀去世后,吴勇母亲享受四十多元的抚恤金。吴增秀从铁车派出所调任拘留所时,铁车派出所没有一分钱的欠账,还留有部分办公经费,他清白如水,廉洁自律,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个清官。吴增秀去世很多老百姓都落泪,自发去看望吴勇的母亲。有位大爷说:“让我们捐款留住吴所长的命我们也愿意,好人不应该死呀,我愿意替他去死。”
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鲜花无悔落于风雨,是因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丽。吴增秀虽然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公安人员,却如满天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有了这样的星光,暗夜才会形成浩渺的宇宙星空,星光虽不能照亮暗夜,但却使星空生动无比,惊艳无比。
吴增秀,一个殉道者,一片朴素,一片忠诚,一片大义,这种境界超越为己为利的功利境界,进入为人为公的无私境界。他,有着对人民的柔肠,有着对人民最细微的感触。他常常激动,常常流泪。但他在责任与原则面前从来不懦弱,他是一个有正气的人物,他身后留下了一片“清官”的赞誉,这是中国民众最高的礼遇!在殡仪馆的追悼会上,听到了一片呜咽声,那很多有良知的泪水撒落了一地,人们在追悼一个生命的亡失,为一个为人民尽忠的灵魂轰然陨落而痛惜!那旗幡、花环和挽联,是民间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逝者最真诚、最隆重的告慰!
吾道不孤,泽被后世。现在,吴增秀的家人牢记他的教诲,努力的工作,奉献着自己的才智,服务着社会。吴勇和他弟弟吴波的工作作风都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父亲从小就教育他们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他们没有辜负父辈的殷殷教诲,他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骄傲。吴勇从小就下了“忠诚报国,奉献社会”的志向,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参加工作后,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用“五心作风”做好每一件事。即: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用他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去完成父亲重托,去重温入党誓词,践行使命和初心。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以无偿献血200余次献上了一份厚礼。弟弟吴波也和吴勇一样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三千余毫升了,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参加公安工作不长时间,吴波在200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吴勇的女儿吴珂涵从小就跟父亲做义工,是一位优秀义工队员,汶川地震时,她捐款两千元,成人礼那天,当时正在上高中的她,以献血的方式纪念她的成人礼,在她心中早已深深的扎下了服务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根。
这就是家风,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发扬,一代代的坚守。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只有家这个细胞健康向上,这个国才能勇往直前繁荣昌盛。有人会说吴勇一家人是“异人”。他们的异,不是奇形怪状的异,不是唯我独尊,以我划圆的异,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服务社会,无私贡献的异。对于那种极端自私、只活成自己,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人来说,这种“异”,他们是怎么也不会理解,怎么也不会懂得,怎么也想不通的异。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爱,对人世间散发着光,保持专注、纯粹之心、独特自我,从不麻木、从不功利。这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才是创造的基础,才是生命意义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才是人为什么活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正直与光明,自律而廉洁的美好品质。他们工工整整地书写自己的人生底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就像在圣坛里取了一杯甘露浇灌人心灵的圣水,使人们越来越沉浸于那种普世的爱与善的情怀之中,每每在生活中触碰到这样的灵魂,就像孩童捕捉到了一丝和暖的阳光般,让人激动不已。在这产生无穷欲望的时代里,无论多么灿烂的诱惑,无论投奔的捷径缩减多少艰辛的路程,他们都无力更改注入心灵深处的那一丝亮光。
面对吴增秀老人,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他的慈和、亲切、音容笑貌,看到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神态;一股暖流缓缓淌过,浸润了我这颗疲惫的心灵。我还看到了:山川群峰之间,寒雪压顶的青松挺拔的雄姿,荒原与废墟中凸现出一颗稀有的灵魂,在天地之间伫立着一尊伟岸而宏阔,洁白而透亮的浮雕……
我还看到很多很多,我也听到很多很多,但我说不出。这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无比感激;这一刻,再也没有比感激的心情,更能帮助我、支持我很好地做一个好人!为了精神的成长,我坚信冥冥中,吴增秀老人的手在为我开启智门,帮助我收心敛性,很好地坚守内心所存的善念,让真诚和朴素,善良和诚实,勤劳和奉献的好德行永远不离开我……
走出展厅,我禁不住仰望苍天,泪水又一次不期光顾……我开始思考怎么样面对长眠的人们:
让我们就此长眠,并非异己,只是逆流,只是暖流。
让我们就此长眠,成为烛芯,成为地基,成为人梯。
让我们就此长眠,清醒着,奋斗着,奉献着,努力着,长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