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绮声悠悠》第11章
山雨欲来孙家备战
婚礼第二天,孙玉琰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张甜,还有父母家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孙家寨。来到许昌(当时舞阳县属许昌辖区),找到他军校的教官,告诉教官说:
“王教官,我觉得日本人来者不善,他们绝不是冲着我们家那点田地,也不会仅仅是看上了我干妈那把古琴,肯定是另有阴谋。我怀疑他们是盯上了我们地下丰富的盐矿和铁矿。这可以我们的命脉啊!所以,我请求长官,批准我留守舞阳县城,如果小鬼子敢来抢那块地,偷挖矿,我就跟他们拼命!”
“小孙啊,上学时我就看你与众不同,果然有远见卓识!好,我批准你的请求,给你一个连的兵力调用。我华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小日本对我华夏早已虎视眈眈,垂涎已久。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你说想要给你父亲配备武装,想法很好啊!咱们正规部队的人员力量确实有限,只有让他召集地方上的民间力量了。这样吧,先给他个营长头衔,你叫他随便拿点钱,咱们给提供武器。”王教官赞许的说道……
几天之后,焦急等待的孙玉琰,终于从王教官那儿拿到给父亲的国军营长委任状。他带着认命书和两大马车枪支,辞别恩师,急匆匆向孙家寨赶去。离天黑只剩大半天时间,还有两百里的路程要赶,如果不加快行程,估计到家都过凌晨了!今天是中秋,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去跟家人过个团圆节……
自儿子走后,孙季山按照事先与儿子商量好的思路,将孙家寨的男丁聚集起来,让他们把自家平时打猎用的土制猎枪钢叉,交出来统一管理。孙家寨所有的劳力壮丁,都由大哥老龙头带领着,每天加紧学习少林拳,并且坚持跑步锻炼,排班巡逻。一切安排就绪,就等着儿子带武器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新娘子张甜,按照孙玉琰的布署,先让孙家学龄子弟都去私塾读书;又带着婆婆、干妈、婶子大娘们,把亲戚贺喜送的绸缎布料裁剪出来,缝制冬衣;把吃的都分给亲族乡亲们;把值钱的,交给两个叔叔拿城里变卖掉,换成现金存起来……一家老小,除了孩童,都忙碌起来。
住在孙家的刘夫人,白天帮着大家做棉衣,晚上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等小朵儿的功课做完,又带她到密室学弹琴。新娘子张甜,特别心灵手巧,除了会做针线绣花之外,还会裁剪,中山装、西服、旗袍等只要她见过的样式,都能照样儿裁剪出来。白天她裁剪衣料给大家做,晚上帮着刘夫人辅导妹妹们功课。得闲,还不失时机的跟着刘夫人学弹琴。她不但手巧,记性又忒好,没几天,就把干妈教朵儿的《高山》古琴曲学会了。
中秋节这天晚上,一轮明亮的圆月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孙家寨。男人们三五成群的到寨子四周巡逻,女人们趁着月光赶制着冬衣。因为过了中秋节就该秋收了,掰玉米,剜红薯,收花生,种麦子,晒红薯干,做粉芡,制粉条……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人,这是一年最忙的季节,差不多一忙就到过年的时候了。妇女小孩也不能闲着,也要帮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想赶在农忙前,先把冬天的衣物做好,不耽误天冷时候穿。
孙季山帮阿旺他们收拾完舍粥的粥棚,站在大门口,不停的向远处张望着:“这臭小子,大过节的,也不赶紧回来!”说着,望望天上圆若银盘的月亮。不一会儿,一片乌云越来越近了,一点点逼近,慢慢的遮住了月光,月亮钻到了乌云背后去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唉,恐怕以后不太平了!老太婆,我看琰儿今晚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咱们开始分月饼吧!”孙季山走进堂屋,吩咐一直在等他发话的孙太太,“还按老规矩,大月饼一人一块,小月饼一人一个,把琰儿那份给他放着吧,等他回来拿给他吃!其余吃不了的放到明天吃……”
“爹,娘!我吃完月饼要去跟干妈学琴,这么好的月光,我想多练一会儿!嫂子,你也一起去吧?”小朵儿一边吃着她最爱吃的松茸月饼,一边忽闪着大眼睛说。
“朵儿,吃完月饼把手洗干净,再去学琴,用上次我和你哥结婚时小婶送的洋碱洗手啊,那个可去油了!你手不干净就去摸琴,把古琴弄脏了不好清洗,干妈该心疼啦!”新娘子张甜提醒小朵儿说,“我今晚就不学了,听咱爹娘说,你哥捎信儿今晚要回来,我边做棉衣边等他回来吧。”
“嫂子,几天没见,想我哥啦。”小朵儿调皮的问,张甜红着脸低下了头。小朵儿见嫂子害羞了,连忙说:“我和娘也好想哥哥呢!娘,我去洗洗手,跟干妈学琴去了啊!”说完格格一笑,拉着干妈走出了堂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