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以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五老”的双重身份,把做好关爱工作的情况,作一简要报道。
一、两点作法

㈠ 讲好“五堂课”,为一批批新入路青工扣紧步入人生第一颗“纽扣”

近5年来,编制教学课件,为新入路青工讲座20多个课时的“三史”、铁路光荣传统、岗位励志成才教学课,帮助新入路青工扣紧步入人生第一颗“纽扣”。

1.讲好波澜壮阔的《中国铁路史》。把从清代末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修建的首条200公里京张铁路,到建国初的2.3万公里运营铁路,再到今天的14万公里八纵八横的普高铁运营铁路,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3.8万公里,让一批批新入路青工,能成为一名铁路职工而感到自豪。


2.讲好《中国铁路春运史》。把过去由于运能运量的矛盾突出,导致旅客购票难,回家难,为买不到车票坐不上火车不能按时回家过年而犯愁。从1997年首次大提速开始,铁道部加快对既有线路升级改造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历经8次大提速,八纵八横普高铁路网的形成,网络售票,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告诉一批批新入路青工,珍惜时光,能成为今天现代化铁路的员工而感到幸运。

3.讲好跌宕起伏的辉煌《段史》。告诉每一批新入路青工,2005年“11.23”涪陵工务段的成立,到2006年4月1日渝怀线的开通接管,再到南涪普铁、黔张常部分高铁、渝怀二线的开通接管的16年间,有过2012年“10.6”铁路交通较大事故的跌宕史,也有过今天连续5年实现安全年、连续5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辉煌史。

我与涪工这些年,看到线路工岗位工资由2010年的1888元,增长到今天的4852元,11年增长2.57倍的发展速度,让新入路青工明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积极响应段党委“就近安家、岗位成才”的号召,在“师代徒”活动中大显身手,在党政关工团雨露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成才。

4.讲好一代代铁路人的精彩故事。通过讲述身边李老函《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把李老函祖曾四代铁路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告诉新入路青工:养路工从上世纪点煤油灯巡道,面朝道床背朝天捣排镐的蒸汽机车年代,跨越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高铁年代,是因为有无数的铁路世家,像李老函祖曾四代铁路人那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之所以才有今天享誉世界的“中国高铁”这张靓丽的名片,旨在于激励新入路青工不忘初心,传承铁路光荣传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5.讲好岗位励志成才的故事。把秀山线路车间“五老”工程师王国政从“大山里走出的足迹”,从小学生岗位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考入西南交大获取大专文凭,从线路工走上工程师;把集团公司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大专生王泰兴,从生产实践的书本里寻找人生答案,9年跨越五步台阶,从线路工到线路班长、线路工长、线路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典型案例故事,给新入路青工讲深讲透。

谁英雄?谁好汉?同一起跑线上比比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谁抓住机遇,谁就是冲到终点的最佳赛手……等人生哲理告诉大家,旨在于鼓励新入路青工励志成才。

㈡ 发动“五老”动脑动手,把精神财富变成文字,现身说法,激励青工走好人生路
发动“五老”动脑动手,把几十年积累的精神财富,变成文字传递给对口车间关工小组开展网上教育,向青工传递红色基因,传承铁路光荣传统,让青工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青工为渝怀运输安全作贡献。

1.从大山里走出的脚迹。秀山线路车间关工小组对口“五老”工程师王国政,文字里讲述了成昆线通车那年,从一名超龄生,来到川黔线綦江工务段大山脚下的岔滩养路工区,成为一名养路工,立志发奋读书图强,用知识改变人生,一鼓作气,连续16年锲而不舍,从一名小学生,在岗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考入西南交大取得大专文凭,从线路工成长为工程师的励志故事,让关工小组的青工们在坐谈讨论中纷纷表示:一定要向王爷爷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现代化运输生产的栋梁之才。

2.“五老”书记的“探伤”情怀。涪陵探伤车间关工小组对口“五老”书记黄国均,把担任该车间党支部书记9年间,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探伤工把肩负的责任,上升到“钢轨医生”“旅客运输安全守护神”的高度来认识,带领探伤职工精准探测每一寸钢轨,每一组道岔,每一头焊缝,及时探测发现各种伤损钢轨2160头。把确保线路运输安全,“防断保安”的认识理念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变成文字传递给车间关工小组,让车间年轻班子、青年工班长,始终把“五老”书记传递的“安全理念”作为“座右铭”,贯穿于“防断保安”的全过程。

3.“五老”书记的“红色基因”。黔江线路车间关工小组对口“五老”杨世成,把从小受到“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营长大伯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从一名养路工到野战军战士,对越自卫反击战火线中入党,再回工务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从养路工走上领工区党支部书记岗位的人生感悟,用文字传递给对口车间关工小组,旨在于传递“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青工砥砺前行。
二、两点效果
通过入路把关,“五老”网上教育,班组“师代徒”活动的开展,收到两点效果。

1.促进了青工成长成才。先后有268名青工考取技师,87人考取高级技师,206名青工从线路工走上工班长岗位,69名青工从工班长招聘考入干部管理岗位,其中,21名优秀青工成长为车间、科室“领头羊”。

2.促进了青工队伍稳定。经关团工会牵线搭桥,许多家住异地的青工,在当地找到配偶,就近安家,岗位成才,不少青工还把父母接来一起居住,相互照应。近年来,离职、跳槽人数较过去大幅度减少,段连续5年实现安全年,保持了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国铁集团“文明单位”、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三、两点体会
1.精心编制课件,掌握讲座技巧,是上好入路第一课的重要环节。

要上好入路第一课,首先要精心编制好课件。发挥几十年从事政治工作和高级政工师的写作优势,撰写编制了图文并茂的《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段情段史(我与涪工这些年)》《铁路光荣传统(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岗位成才案例(大山里走出的足迹)》电子课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补充和完善。二要有故事性、文学性,掌握语言技巧。不能照本宣科,既要有故事性、文学性,还要掌握语言技巧,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才能吸引青工洗耳恭听,嬴得掌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牺牲精神,才能收到所要的效果。每轮新入路青工培训后,都要布置“培训感悟”作业,指导青工结合讲座内容,联系思想实际,撰写“感悟”体会,传入微信群,逐篇指导修改,编发《美篇》,旨在于激励青工砥砺前行。指导“五老”撰写的网教文章,逐篇修改润色成形后再传入“段关工委微信群”。指导“五老”、青工撰写的26篇体会、感悟文章,在关团工会联手开展庆祝建党百周年主题征文比赛中,

去年新入路青工张传举撰写的《渝怀是我家》、唐涵潇撰写的《我为渝怀献青春》分别荣获二等奖,黔江线路车间对口“五老”杨世成撰写的《党旗指引我前进》、秀山线路车间对口“五老”王国政撰写的《从大山里走出的脚迹》、涪陵探伤车间对口“五老”黄国均撰写的《“五老”书记的“探伤”情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撰写的《为新入路青工进行路情段情铁路春运史红色基因教育》分别荣获三等奖,并编发《美篇》《今日头条》《都市头条》,最高阅读量达到四五万人。

一批批新入路青工在段党政关工团雨露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成才,成为渝怀铁道运输线的保护神,现代化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栋梁,同涪工人融入一体,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像奔驰在渝怀线上的“绿巨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