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定国,字安邦,祖籍淮南市石头埠。1938年12月27日生于寿县城一个教师家庭,大专学历。1958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淮南二十二中任教,1999年底由淮南龙湖中学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淮南市田区第四届政协委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淮南硖石诗词学会、皖西诗词学会会员。少时受父影响初涉诗词,后受寿州诗友的帮助鼓励,于1987年开始从事诗、曲创作。十余年来创作诗、曲近500余首,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典集,其中有一部分收入《淮上百家诗词选》(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中华诗词出版社)、《中华诗词2003年年鉴》(中华诗词出版社)、《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典籍中。有诗词集《清风斋吟稿》及《王定国诗词集锦》出版传世。


欣赏书法家梁启忠墨宝感斌
一
临池承二王,挥洒见柔刚。
雅气藏其里,书风不自扬。
二
学史知今古,习书求秀灵。
砚边忘寝食,佳作入兰亭。
贺寿州诗词学会成立
一
名城骚客古今多,淝水淮山任醉哦。
再举吟旌诗友会,春风助我放声歌。
二
归去闲居敲小诗,虚名不计养心怡。
今朝故里吟旌舞,愿作新兵步步随。
题寿州画家谷朝光赠吾《闲逸图》
荷芰满湖生碧烟,游鳞散聚起清涟。
老翁垂钓孤舟静,神注竿头又一天。
拜读哈余庆兄《诗采鄂渝》赋一绝
浪漫情怀天尺量,巧裁风物入诗囊。
清词丽句甘如澧,陶醉骚人是哈郎。
和时英武先生《春雨道中》
身披细雨荡心波,免税开颜竞啸歌。
眼底苗青翻碧浪,池中满是杏花鹅。
游乌鲁木齐南山牧场
壁立南山云仞高,千沟万壑鬼神雕。
牛羊遍野膘肥壮,乘马驱车观素涛。
春游寿州珍珠泉
玉栏斜倚看清泉,水底明珠串串连。
涤尽尘氛春色里,蛟龙回影下平川。
乙卯夏雨中游苏州寒山寺
姑苏细雨不添愁,千里寻幽作此游。
莫道寒山钟又响,放歌逐浪驾轻舟。
缅怀童百森老师
杏坛常颂育才功,几度沉浮心更红。
冷眼何曾消壮志,南冠未可抹高风。
步益龄兄《瓦埠湖巡礼》原韵
细雨春风拂柳烟,一湖帆影接云天。
渔歌互答黄昏近,舱满催归喜棹船。

黄 昏
寥廓江天远,残霞沐晚林。
溪边飞野调,空谷荡幽音。
日暮炊烟绕,山村碧影沉。
灯明闻酒令,声乱互频斟。
梦 归
梦里依稀见故城,身前雪舞老梅横。
长街风冷摇灯影,古巷冰坚听犬声。
目对严冬笑颜解,胸藏正义醉歌行。
今朝重踏伤心地,迟到春光晚照明。
赴郝家圩采风
十里梨园十里香,采风偕友到梨乡。
琼花悦目迎骚客,老树逢春换靓装。
含露玉枝流素韵,破苞冷艳吐瑶芳。
登临俯仰皆诗画,恰被青山笑我忙。
登舜耕山晚眺
舜耕山下夕阳红,锦绣煤城博望中。
大道纵横车似水,立桥交错拱如虹。
乌金沉睡千年出,铁塔凌霄万里通。
旖旎风光舒老眼,登临每觉兴无穷。

和时英武先生《谒淝水之战古战场》
暮色苍茫落日沉,淮水隐约出秋林。
风声依旧藏秦恨,淝水如今流晋歆。
千古兴亡民意定,众臣离背国患临。
投鞭肆志化灰烬,史话留人感悟深。
春行和陈益龄先生《春郊行》
东风戏柳舞腰斜,短笛横吹落絮花。
紫燕安窝择王府,黄莺开口闹农家。
泉融嫩碧瀑声远,春剪新红景色嘉。
阡陌人稠踏青乐,寻幽山水话桑麻。
短信寄深情
短信留言寄一情,双双泪眼向川城。
临危屋塌青春献,跪地身撑乳燕生。
幸得他年亲子在,无惭今日寸心倾。
慈颜纵逝犹长见,母爱光辉天地横。

行香子•咏龙湖中学
淮上名扬,兴教知方。聚贤才,收尽春光。锄园行露,桃李飘香。祝校风好,学风正,育才郎。 层层似画,处处新装。朱环内,绿透球场。倚楼东看,小景连墙。喜童心乐,师心惬,见龙翔。


淮南硖石诗词学会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成立于1996年4月10日,是以淮南地区热爱中华诗词人士为主体的依法注册非盈利性公益性纯文学社团组织。
学会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为己任,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发展会员610多人,其中推荐参加中华诗词学会60多人,参加安徽省诗词学会及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近百人。编辑出版《硖石诗词》会刊47辑,编辑出版地方诗文选集20余部,会员个人诗文专集30余册。学会围绕地方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开展各类诗词文化活动近百场次,为地方诗词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会创办人周文龙先生,时任淮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系中华诗词学会资深会员,曾任安徽省诗词学会及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个人诗文专集10册,现任学会名誉会长。
现任会长马毅先生,系安徽省诗词学会理事,淮南市知名两栖诗人,在淮南市文化文艺界颇负盛名。
学会将以吐纳江河山川之气概,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关注我们,加入我们,共同为弘扬和传承中华诗词国粹而尽力尽义!

总编审:马毅 顾问:周文龙 主编:李爱莲
本期组稿人:时英武
本期作品由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授权编辑,插图来自网络。


编辑邮箱:QQ七二三九六四 七五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