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 告
今音中外文学评论群拟定于8月8日晚上8点整,在群里组织活动如下:
1、活动名称:《现代诗分行怎么分》
2、讨论方式:佩君、根源、东方鹤重点发言(可根据自己的作品谈体会)每个人限时8分钟。发言可以语音,也可以打字作提前准备。发言要求,不按套路,以自由、即兴为好。
3、群内其他作者发言或提问(方法同上)每人限时5分钟。
4、主持人:今音
5,全场活动时间1小时。
6、全场可以插言,但要与讨论的主题符合。中途不发与讨论题目无关的帖子或链接。
7、有兴趣的群友可以适时关注。
今音: 今天,我们请到了本群的上海作协会员陈佩君女士,她以综合的创作能力,现在活跃在文坛,她的影响已经扩大到了世界华人作家圈这个层面上,她第一个发言。第二个发言的是根源先生,目前他的诗歌影响也在扩大,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感言。第三个发言的是有着军旅生涯的东方鹤先生,东方鹤的诗歌创作影响力,也正在被世界华人作家圈所知晓。
今音: 下面,有请佩君女士给我们介绍《现代诗分行怎么分》,根源作准备。
佩君: 谢谢,谢谢各位老师,谢谢今音老师,今天呢,就是随便聊聊吧,
因为与今音老师平时谈创作,有一个话题一直映在脑海,那就是强调每种文体应该要有各自的特质,像楚河界线不能随便逾越。而我想要表达的是:文学的文体,不能杂交,否则会产生出“四不象”的怪物。或许我这样的比喻很不恰当,但是在自己循规蹈矩创作过程,确实看到那些铺天盖地散文式分行的诗,甚至就是叫短句分行。
其实,我也曾偷写过这类“诗”,毕竟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成为孤独之人。然而过了一些日子之后,却自问,这叫诗吗?那和我写小说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有什么两样?
当然,现代诗对格式要求虽然没有像古代那么来得严格,但也不是可以随意,不着边际,把随笔的形式搬弄到诗歌体中,然后将以分行,便成了诗。如果真的这样盲目下去的话,真不是要羞死我们的老祖宗了吗?
现代诗,也需要“境新、意雅、语新、凝练、情感、乐感”这几个基本元素。就像我们时装领域里说的“改良旗袍”,不管如何变化,旗袍的元素是不能改的,否则还能叫旗袍呢?诗的这些元素是给写诗的人最基本的定位,让作者跟着这几个元素的节拍创作出有诗味的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所以,诗,如何创新和改变,其内核与元素是固有,不能改变的。
从创作思维讲,诗讲究跳跃性。它包括语言的跳跃、意象的跳跃和结构的跳跃。所谓跳跃,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同意象的组合。诗的跳跃性形成是因为诗需要凝练,不能在有限的文字里一一表述出来。当然跳跃性必须合理,需要思维的连贯性加以约束,从而发挥出作品的艺术性。
说到留白,我个人认为,留白与作者没有表达清楚是两码事,留白,顾名思义,予人以想象的空间,渲染出美的意境,其中有带动的作用。如果当读者没有感受到当中的意境,让作者来解释,而作者敷衍一句“这是留白”的艺术,那是对诗本身的不负责。于是,当我们回头再议现代诗如何断句这个话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平铺直叙不是诗,一定要有自身的节奏感,让读者读到“内韵”,同时又要感受到文字的音韵。当然,就像歌星周杰伦的歌的风格,你能否定他唱出来的歌不是歌吗?你能让他本人承认他的歌就是在说话吗?自然写诗的人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所写的不是诗。我在其他群里就闻听过,有位老师我估计他实在看不下去了,脱口而出,这也叫诗?随后有位抱不平的人回复了,说,现在流行这种诗风。看见青青的青草,长在大地上,就满心欢喜,小时候和村里的伙伴们,去放牛,那时候青草绿茵茵的地方真少啊,我们赶完南山去北山,所有的草都性畜吃光了,我们搓了草绳挂在树干上,打秋千,我们挎着篮子,拾牛粪,此后多少年只要看见青草盎然。
另外一点,我想要解释的是,诗中的白描手法与短句分行是两码事,两种概念,不能混淆。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就是运用了白描手法。
根源: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诗友给我机会,在这儿谈谈什么样的分行,才算诗歌的问题。在此,我首先谈一下句子。什么样的句子才算有诗意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几句:?
1、黄叶掉在地上、
2、黄叶嘿嘿哈哈懵懵懂懂来到地上
3、黄叶飘到空中,然后调皮地滑着空气溜下来
4、黄叶生怕踩到地上的兄弟姐妹,尽量放缓了速度,盘旋而下
……
请大家对比一下,哪一句更有诗意呢?
首先,我们写诗,必须要写出有诗意的句子,这个是基础,否则,好诗无从谈起。从古至今,凡是好诗,都留下不平凡的诗句。
我自己作了一些实践,我是从题目开始,到诗行结束,都尽量考虑诗意的句子的。例如题目《大海的沉默是痛苦的沉默》、《我穿上缤纷的雪花来等你》、《麦浪观音》、《何时踩断天涯》、《一个诗人出诊去了》……例如诗句:大海的沉默是痛苦的沉默、因为愛,我们找到了回归、寒风搜出一地白银,也买不回满目金秋……
泛义来讲,什么样的句子,都包函有诗意的,就看这个句子放在诗歌的什么位置,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前后交接是否自然合理,对整首诗歌是否起了积极的作用。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创作不同寻常的,让人触摸得到的,富含诗意的优美诗句。
有了诗意的优美句子,就等于建筑高楼大厦有了高质量的施工材料。
建筑高楼大厦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规划设计,写作上叫谋篇布局。
事实上,整体布局谋篇,在诗歌写作上是随心而动,随意而行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当你有足够的底气来驾驭一首诗歌的时候,布局谋篇就很自然了然心中,下笔一气呵成。写完以后觉得有不合理的,或者不够出彩的,再作调整或补充即可。
营造出充盈的诗意空间,写出诗情画意的优美句子,分不分行,我们都可以看得见诗情的脉动,我们仍然会沉浸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所以,诗歌,与分不分行不是本质上的区别,而是形式上的区别。且看上海诗友铁武老师诗群的一首分行。
(诗歌略)
各位,看到这首分行有什么感觉呢?我觉得他写得非常散文化,而且意象繁多,想讲的事情也多。一首诗如果意象繁多就会令人捉摸不定;一首诗如果没有宗旨没有中心就会令人捉摸不透。
相当多的诗作者以为现代诗好写,只要分行了,就是诗。他们写了分行的记叙文,写了分行的心灵鸡汤,写了一大堆哲学思辩,就满以为是诗了。加上一些没有诗歌分辨能力的人推波助澜,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是诗,是好诗了。
是不是诗歌,是否是好诗歌,最重要的标准:一就是诗情画意,二就是情感真挚练达,感动人,三就是由诗意层面上升到哲理层面。
三、东方鹤发言
现代诗:
《从小暑节起………》
从小暑节起
请收起淅淅沥沥的埋怨
我已把梅雨季快递给了明年
请穿上花裙
请穿上花衫
让裙衫把你装扮成都市少年
戴一副墨镜
撑一把花伞
用青春撑起再不发霉的蓝天
挎一个品牌的包包
装一次知性的慵懒
去披萨店前台狠狠扫码明天
当唇边的胭脂
印在了夕阳余晖的天边
我知道你又在爱恋
爱恋那一叶不愿归航的云帆
东 方 鹤
2021.7.7
辛丑年.小暑
今音老师好,陈佩君老师好,根源老师好,各位师友好。今音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现代诗的分行怎么分?在我看来,分行是诗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征之一这个问题。好像应该归入诗歌理论的范畴,由诗歌技巧去解决就可以了,没咱们写诗的人什么事。可是呢,不然。
如何分行对我们这些做事的人关系密切,我们不得不去触碰、去思考、去探究,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事物几乎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因为所有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所以它的形式一定是由内容决定的,而内容必须交由形式来表达。
这好像是个哲学的问题,却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可以说当形式与内容合作的比较好的时候,一首比较好的诗歌也就诞生了,刚才根源老师的发的那首诗,这个方面就像散文一样啊,不怎么样哈。我拿穿衣这个事来做个比喻啊,今天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出门去办什么样的一些事情,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谁也不活动。
谁也不活动,参加婚礼就穿一件鲜艳的,靓丽的给现场添几分喜了,若是要参加一个丧事,那最好穿一件灰色的褐色的衣服,以适应肃穆悲沉的基调,若是出来休闲呢。则可以随意搭配,轻松自然就行,若去海边游泳,可以配个墨镜,穿一件比基尼等等。
所以呢,我认为哈以适当的形式表达相应的内容,给特定的内容配以特定的方式,这是我对现代史与分行的认识,也就是说,诗写到一定的地方就必须分行。是不得不分行,古人写文章是以知乎者也来断句的,其实呢,是可以视作某种意义上的分行。
古人写诗是以韵来区别上句、下句、前句、后句的,这何尝不是诗的分行呢,我们是食色性也的动物,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个七情在世,还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欲,这是作为人存在的内容,所有人类的活动都以此为根源,哈哈,我这样说呢,好像有点儿说到哲学,说到佛教里面去了,好像事情有点大哈。
好像事情有点大,不过呢,事实就是这样的,写诗分行也是离不开这个原则,我虽然不搞文艺理论,但敢说诗的分行这个形式就是诗的内在的文气使然,比如我的一首小诗,就刚才发在群里的那首小诗。从小暑写节气,写了我结束烦恼,走进新天地的喜悦之情。北方生活的诗友们可能不知道在南方有一个梅雨。
在南方有一个梅雨季节,它淅淅沥沥下它个七七四十九天啊,连晒的衣服一个星期都干不了,柜子里的衣物能够发霉啊,在这样的季节里头那是烦恼透了,当小暑节那天啊,云开日出啊,轻轻的天空又来到我的眼前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的。喜悦轻松哈,就感觉到我现在结束烦恼,走进新天地,这是我的内心的喜悦,这些文字呢,就是由她催生出来的,这首诗的分行也由这种内在的文气所决定哈,比如说诗里头第二段有几个句子哈,请穿上花裙,然后分行,请穿上花山啊,要把自己装扮成都市少年/戴一副墨镜要分行,撑一把花伞啊,要撑起再不发霉的蓝天/跨一个品牌的包包/装一次知性的慵懒/去披萨店前台狠狠扫码明天。这里头啊,就是说相对的相对对仗啊。几个句子也很短促,加上喜悦的心情是轻松的。
这样喜悦的心情啊,是轻松的跳跃的啊,节奏很快,这样短促的句子分行就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急切的好心情啊,所以这首诗完全由我内在的啊,心里头的内在的内容,也就是诗的文迹,决定了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所以呢,写这首诗啊,冗长了不行,拖沓了不行,散漫了也不行,诗的分行啊,应该遵循诗情长短的原则,让诗歌内在的东西,也就说内在的那个文气啊,来做决定,让诗歌的形式表现出。
可以说,分行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让读诗的人用诗的心灵来欣赏我们从心底流露出来的那些个文字啊,上面就是我对诗歌现代诗诗歌分行的一点认识。
今音: 好,下面请群里的其他文友发言,谁准备好了,先说。
今音: 有没有提问的,也可以现在提出来。
根源:@东方鹤 老师讲得非常生动贴切,学习学习。
东方鹤:@根源 别客气!在路上。
今音: 有谁想发言的,请抓紧时间
今音: 好,如果谁插话,随时可以,现在我来说几句
首先第一个就是说,感谢上面三位作家的发言,几个问题都已经点出来了,一个就是说诗歌为什么要分行,分行与不分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关于诗歌的旋律,诗歌的结构等,那个上面的问题提的比较多,那么分行这个情况呢,我想针对分行来谈一个事情。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北京跟叶文福老师学写诗歌的时候,他跟我讲了分行的依据,主要涉及到诗歌里面是一个旋律的部分,怎么处理?它为什么要和诗与歌有个搭配,因为我们唱歌的时候,中间有休止符号,有强弱之音,有长音和连音等。
这一些都是为表达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诗也是这样的,我们在诗歌里面说它是一个旋律,这个它,这个旋律,刚才,东方鹤老师,已经讲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例子。我们怎么把内容和形式一致起来,然后再给它进一步具体化。就是说,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作者的笔下,怎么把这个旋律写出来,这关系到怎么写行?分行的本身就是体现出了旋律。而这个旋律,在上世纪90年时,叶文福老师就跟我讲,就是跟你作者的心率有关系。
关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性别,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讲过很多次,但是应用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处理的手法都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上面三位老师,东方鹤、根源和陈佩君,他们几个人的诗歌处理方法都不一样,这里就涉及到我为什么在介绍诗人的时候,就讲了东方鹤是有军旅生涯的诗人,没当过兵的和他不一样,是这个旋律不一样,不同的生活感受对形成的诗歌风格都有影响。
我们把这样的不同作介绍,就是需要用我们不同的眼光,而我们这个不同的眼光从哪里来呢?就看你有几斤几两的分量,你底蕴的能否化开,你知识的是否渊博,那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肯定不同。如果说你不会写诗歌的去欣赏别人的诗歌,那你是讲不出来带有深度的东西。
如果说我们有些作者要互相欣赏的时候,但是你又缺乏一定的诗歌理论基础,你如果文学基础不扎实的话,你要欣赏他的诗歌,你也说不清楚。
关于诗歌作者之间的争论,你说我好还可以,你说我不好,写的不好,那我就不开心。你说他不好的依据是什么。他自己认为写的好,那么他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评论再介入的话,不是说起裁判作用,但至少有个说法,这就是1、2、3,这个三,是关键,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这个三是非常厉害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只能去把握它。你说我不好,如果我马上就听你的去改,那更不好,为什么说你不好呢?因为你跟他的经历不一样,你是男的,她是女的,男人的思路,包括语言的强力,跟女性作者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阴跟阳之间的这种区别,表现在我们在对待同一个事物,和同一首诗的创作上都不一样。这里面有力度。女人比较喜欢以柔来治刚和克刚;而男人是刚对刚,刚到最后两败俱伤等。在特殊的战争年代,有它的特殊背景,当然,处理的手法也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讲诗歌创作要提到它的背景,环境等,因为它有个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比较。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上面的三位老师,其中一个东方鹤,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阳刚的东西在里面,这跟他的经历、血脉、甚至跟他的血型都有关系,比如,o型血的作者,和AB型血型的作者,在表达和处理情感都不一样,因此,和两个人的调子都不一样,这里面我们还没有看他的环境和背景,经济与家教等。
不同职务的人、不同经济收入的人、在结构同一首诗的时候,两个人对同一句话都有不同的语言处理方法,比如说,能维持温饱的人,他的思考的语言,和你拿公务员工资的,对待情感的处理和表达,完全不同。
为什么我有的时候讲,当你一首诗歌完成之后,你心里面默默地念一遍,是不是在语言上流畅不流畅?很多看上去很美的诗歌,你心里默念的时候就有他不流畅的地方,你就要注意看,除非你把这个不流畅,作为你的三音节、单音节处理的时候,当作断句意识,这也能说得过去。
也就是陈佩君老师讲的那个断句的事情,它也是根据我们的诗歌人物的情感处理来进预设。如果说,是一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人,要写诗歌,他的底气和步入小康的作者比较,又不一样。特别是在作交流的时候,一个作者的底气和强势或弱势,都会表现出来。
尤其当一个性格内敛的一个女性作者和一个性格外放的一个男性作者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沟通什么东西呢?我们作者在互相交流诗歌创作经验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对方,这个尊重对方,不是看他的诗歌,而是看他的人品,比如是否善良等。有的人在弱者面前很傲很强大,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变成小绵羊,像这样的人性,这样的个性,都会一直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我们讲诗歌创作的独立性,这里面是有深度的。
佩君: 当然,诗与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生活处境有关联。分行的韵节自然在作者心智中形成。
今音: 我们还是讲一个人的诗歌,他首先为什么要这样分行,里面有你对他诗歌的了解程度,比如,他要表达这个人物的经历,而你想把他处理成那样,也就是我们东方鹤老师讲的,今天你去参加婚礼,你应该穿的阳光一点,那么你参加葬礼呢,你选什么衣服穿。当你去旅游的时候,你又要作如何选呢。诗歌创作,它也是这样。
今音: 这里面我们所涉及到的一种诗歌的色彩处理,我们今天没有谈到,将来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讲。这个色彩处理,它也有阴跟阳的关系和比例,比如,暖色调,冷色调之间,同样也会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所以说,我为什么不建议把死亡写到诗歌里去。因为当你诗歌发表之后,实行社会化了,有很多经济状况和运气不佳的人,他们看到会更难受,我们要换位思考,所以我们要提供社会那种暖色调的东西要多一点。
今音: 我们下面再接着讲诗歌的旋律应该怎么分呢?怎么来断句处理呢?也就是我们陈佩君老师讲的断句处理,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作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断句。他也在断,但他不知道,这个叫断句处理,像断句处理和旋律处理都是上世纪90年代,我的老师叶文福老师教给我的,到现在都已经快20多年了是吧。
今音: 诗歌的旋律要根据男女的性别,她的脉搏的跳动的频率,心跳的频率不一样啊,那个一分钟跳78下和一分钟跳40下、50下的人所结合出来的诗歌语言的结构不一样,而你非要求和你一样,这就变成了你的诗歌。作者的经历和对待自身命运的态度都不同,所遭遇的坎坷都不一样,这时候,你怎么深入他普通的诗歌语言中去体验人物的情感。诗歌语言都有很奇妙的含义在里面,而不是光看它有亮丽的词,就叫诗歌,没有靓丽的词就不叫诗歌,这时候,我们今天要讲的怎么分行,和怎么分行,这就是根据你自己去体验,自己在创作时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率。
今音: 你对诗歌的人物,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比如说在热恋的,那么就有一种热恋的心理,你不能很冷淡了对不对啊;当你看见你的恋人的时候,你很冷淡地对待她,黄花菜就凉了。人家不理你了,那么你处理诗歌语言,就要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去获取。当然我们在创作中间,利用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上的间接性经验,我们不能为了生活而生活,对吧,有好多东西都是利用了间接的社会经验在创作诗歌。
今音: 当一个有钱的老板,他是个儒商对吧,那个家族的基因又好,前世又做了好多善事,这辈子到他身上又发大财,但他还会写东西,他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当你不了解他的身份背景的话,你也会作出错判,所以这里面我们尽量的对一个作者的诗歌在进行评论的时候,在互相切磋的时候,你首先要基本上了解对方的一点,比如他的职业、年龄、若干的经历等,你可以从语言里面看得出来,听得出来,这里面我们就表示出尊重,对人家尊重,而不是高高在上,因为你是个新人,我就可以对你指手划脚,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那样去做。
今音: 最后,再谈一谈诗歌分行的看法和其它。
比如,分行的依据和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是如何一致的。其中,有个性沉淀,有教养基础,有感知事物的能力特征差别,有自己的叙述方式等。从中如何辨析和确认艺术成分。
还有体验艺术的情感方式,从经历,经济,经验,阅历,性格等,能产生共鸣的内在助推因素等等。是一个复杂的感知系统的互相作用所致。
当你掌握了解了这些以后,你的诗歌语言的组织和编织能力,相对于过去的变数会更大和更多,大,是指你看事物的格局和胸襟。多是指你的行数,行内的文字变化搭配,会隐藏和含有的文化底蕴更加扎实。这个实,就是你立足诗坛强者的基础。
第一、作者分行的依据是什么?比如依靠自己的感觉,而感觉是要把其抽象部分化开,比如感觉的过程,形成。它的表象是文字流露,但它和内心的关联点是在于经验,至于经验是间接的还是直接,比如是借鉴来的,那么你是否了解那个作者的经历或者阅历。作为体验之后想学到的某个目标,你要把它贯通和印和起来。
第二、分行之后的自行考量,你有多少理论或经验成分能够支撑得起考量,首先这个考量是你自身的判断。这时候,如果依赖别人来考量你,很可能会把你引入怪圈,因为,他和你的经历不同,收入不同,他对你考量出来的语言,你能否判断得出来,包括误导成分,错的部分,这是考验你的定力的时候到了。这个到了,是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大腕,大咖,专家,你面对这样的势力,你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说法,你是看见专家教授吓得连话都不敢说了呢,你还是继续淡定和从容,在他们面前据理力争。争的过程,也是互相了解的过程。文坛最终是以实力,是以强大而立足,而不是靠拉关系和一味迎合立足。后者会被人瞧不起,因为弱在实力上,而实力并非只要求你写出来,同时也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作者也应该有相应的理论作基础,然后才谈的上驰骋诗坛或者文坛。
第三、考量的方法,比如,第一种是围绕一行展开考量,考量它的诗性,艺术等,这有时候也会出现偏颇就在于断章取义,使得作者很反感,于是对立面就竖起来了。出现了你要化解它,靠什么,靠你的实力。实力是内在的,是能够把它表述得清楚的,是讲道理的。而不是靠头衔或身份来吓唬人的。如果作者没有这样的定力,就会出现迎合,出现妥协,出现认错,甚至还出现花钱请客吃饭消灾等,这些只能伤害你自己。没人同情你。因为文坛或诗坛,很少有人同情弱者。这时候,弱者如何把自己强大起来,这个留给大家思考。
第四、考量诗歌的组合法,就是通读全篇之后,所谓的诗性,艺术感觉,考量的人要把它详细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句话来衡量和确认,那是不负责任的。作为考量人的自身,同时也要把考量对方诗歌如何不好,如何不完整的过程进行叙述,这个过程,也能够让大家了解你这个考量人的知识运用与积累如何。需要比较。
第五、如何发现诗歌中的诗性和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比如针对某一行的语气,考量人能否体验得出来,结合一句很平常普通的口语,你也是否能从中发现它的诗性和人物的语气等,像这样的深度认知,考量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个中肯的态度,比如,能否把握,能否表述清楚,能否放下架子,不以貌取人等。这涉及到一个考量人的综合素养。
第六、考量人的能否不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对方的某一首诗或者某一个断落,甚至某一行的好与否,首先从体验的角度,能否主动靠近作者,靠近作品。体验的依据是按照你自己已经掌握对方的综合情况之后,能够使得相对正确性方面,少一点失误,这个失误就是指责,教训,埋怨,相反,而是要给作者信心,如何给,你给得出吗,你靠什么去给人家提个醒等等,这个就是你这个考量人的实力是否已经很强大了。如果你目前还不强大,至少你现在没有话语权,而你非常想说,想当人家的老师,想人家来如何尊重你和看重你,对不起,文坛这个市场是残酷的,到了一定层面上,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
第七、考量诗歌的过程一定要详细化开,比如,对诗歌人物的语气,环境,诉求,矛盾,遭遇,你能体验得出来,然后,你才能说这首诗歌是否在写生命,还是在讲故事,或者就是一个过程等。你应该要能够区分得出来。
第八、现代诗分行应该怎么分,首先,根据作者的情感,按照对题材的理解来分。应该指出的是你这个理解是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遇到这种所谓的麻烦,你首先要坚守自己,不要盲目妥协。这是因为你的思路,经历和对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也就决定了诗歌是这么一个开头,而不是那样的开头。如果他手把手教你,那不是你的诗,那是他的诗。你吃人家的馍馍是不香的。其次,根据段落的结构,从强弱关系来分,分矛盾,分情绪,分场景,分节奏,分句型,分句的形式。像这样的分,一般都在初稿基础上的修改中,显得质量会变得更加清晰可握。三、跟着感觉走,以自然为标准。但这个感觉,作者必要时能够把它表述出来,比如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你光听不行,你得发言,而发言的本身也是一种包装形式,你又认识不到或认识不清楚,那就对你的作品影响会受到制约,人家不了解你,就会对你不恭维,甚至会贬毁你。这又涉及到一个作者如何在参与文坛的同时,也把自己适当的保护好,自尊尽量少受到伤害或威胁。毕竟这些现象文坛有。不能不说。
今天的网络讨论活动就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大家光临!
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