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红楼梦》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山,它涵盖了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滋润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可是,人们阅读起来不知所以,往往入宝山而空归!本系列组诗,诗人引领人们一回一回的认识人物、熟悉故事、审视细节、品读人情世故 …… 就像是一位导引员,带领人们走进一个大花园,曲径通幽处,取景于千花万草,取景于溪流芳石,取景于蓝天白云,取景于亭台楼榭 …… 进行放大再现,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花之香,草之美,清流石上,白云起处,楼台倒影。换言之,也就是诗解红楼。诗人读书红楼四十余年,勤学好学,精心专注积累红诗二千余首,厚积薄发,为弘扬古典文化殚精竭虑,倾心经营,把丰厚的文化营养大餐、独特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海内外广大读者,为弘扬红学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站长 冰心


第八十一回
81
迎春遭噬
周汝昌
休将短梦拟黄粱,
弱者从来饱恶狼。
腊尾归宁怜小住,
蓼风荇雨鐍轩窗。


第八十二回
82
潇湘痴梦
潇湘心事与谁凭?
噩梦桃林葬落英。
怎奈斑竹遗泪尽,
朝愁蕉绿晚怡红。


第八十三回
83
金桂撒泼
家翻宅乱未波平,
总叫西风搅满城。
祸起萧墙方古训,
家兴家败看裙风。


第八十四回
84
贾政问课
问课王孙科举名,
殷殷开笔起中庸。
何来最解心间恨,
独步鳌头棍棒情。


第八十五回
85
潇湘凭窗
落红阵阵梦痴吟,
泪眼飞花总苦春。
看尽桃园香冢起,
芳桥不见葬花人。

第八十六回
86
潇湘理琴
万千心事付琴声,
明月当空弄鹤松。
流水高山谁与解?
芭蕉绿透海棠红。


第八十七回
87
栊翠庵
紧闭庵门夜半空,
蒲团静坐总心惊!
何来妙算瓜州渡?
桃不开花榴不红。


第八十八回
88
贾兰对诗
痒序王孙纨绔多,
嫠家课子对诗何。
寒门自古出英俊,
凿壁偷光不必说。


第八十九回
89
雪雁传讹
闲来讹语木石惊,
冷月诗魂葬落英。
怎奈芳桥红泪断,
菱花照水瘦西风。




第九十回
90
木断姻缘
自古姻缘父母凭,
史君横断不说情。
芭蕉绿透斑竹泪,
点点棠花血染红。

《灵河绛石》序
诗歌烂柯人
孙涛
有人说,我们有韩剧美剧、各种综艺节目,丰富的夜生活,诗歌这种祖父级别的东西,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桶了。社会充斥着这些言论,甚至余秀华作为诗人最大的卖点不是她表述的诗歌内容,而是她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存在。
可悲!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当今许多快餐式消费型电视剧(比如某些韩剧),年轻人深得其中,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些娱乐性、套路性的产品,人们不必动脑子,只是被动接受就可以,甚至导演都会善意的加入一些很容易联想或戳穿的细节作为傻瓜式伏笔,吸引人们“追剧”。可是,一地鸡毛过后,这些轻浮的没有根基的东西能给人们留下什么?我们难道仅仅需要这些浅薄的毒品似的令人感官愉悦的浮躁吗?心灵很饿,需要进补文化营养!当人类全部随波逐流、都沦落到看视频、玩游戏、追明星的时候,还有人考虑过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吗?文化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需要一些人呕心沥血创作的,这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里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排除电影创作者、流行歌曲创作者里也有深层次的思考者。比如伍迪∙艾伦(Woody Allen),拍过《午夜巴黎》这样优秀的作品,他曾拒绝领受娱乐性质的奥斯卡奖,他同时是一个深度和著名的阅读者;再比如磨剑十年的卡梅隆(Cameron Winklevoss),经过蛰伏和大量积累,才可以拍出《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经典;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乡村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其评价只有一句:他如此关心人类,他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个歌手。
因此,在这个影像化的时代,要是想做出不朽的成绩,也要从非影像化的资料里汲取营养,成长成熟才可能。否则这种基于影像的二次创作,也只是浮萍尘土,拂之即去。阅读使人成长,诗歌使人睿智。诗歌是一柄利刃,将“旧我”随时毁掉并成就“新我”。诗歌创作也是一个涅槃再生的过程,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如何观察、如何总结、如何剖析自我、并将之升华。诗歌的创作不是词藻的堆砌,是需要灵感的激发。
另外,诗歌是需要一个好的题材的,如果诗歌是种子,题材就是孕育的土壤。这本诗集取自对《红楼梦》的研究,我认为是非常恰当,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本会永远被放在家庭书架上,所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永远被翻读、膜拜和传承的经典。迄今为止,我们难以发现哪位诗人、作家,对文字的驾驭使用能力能够超过曹雪芹。甚至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电影、电视剧都难以表述出原始文字之万一,因为视觉仅仅是文字消化后的副产品。曹雪芹的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学家,无论时代变迁,都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因为他需要用有限的文字传递无穷无尽的可能性,通过无数细节、作者观察,通过提升和总结,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简而言之,通过“有限性”创造“无限性”,通过一维的文字,产生多维的效果。而且这些效果,还都有娓娓绕梁的余音,让人即使合上书本,闭上眼睛,仍能沉浸在作者编织的世界里,这是影像手段难以企及的。曹雪芹正是这样一位大师,深入浅出、不露声色,却又震撼无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物欲刺激下,仍固守初心,坚持在“红学”研究阵地的人们,特别是诗人们(如大师周汝昌先生),正是沉舟烂柯者,拒绝被同化的“不忘初心”者。
诗歌的美还体现在音韵美上,适合用来抒发胸臆。比如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正是这种符合人体生理构成,感官和精神由此高度融合,一气呵成,将胸中的郁闷、惆怅一吐而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寥寥二十字,勾勒出苍茫的形象,而且读起来丝毫不拖泥带水,像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读者读完后立刻有“荡胸生层云”的感觉。而这本诗集里,诗人着重注意了诗歌的押韵,尽管对韵律的把握,对创作的工作量增加可是不止一倍。希望读者可以据此看到诗人的思绪,逸兴遄飞,身临其境。
据统计,在信息化时代,去年中国纸质书出版反而超过了电子书出版,中国人每人每年可以阅读4.66本纸质书,电子书3.77本;而这个趋势在欧洲早已是纸质书全面遥遥领先。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信号,这说明中国在经历GDP飞速增长的浮华后,不仅是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国人在逐渐沉积下来,对自己的精神世界重新进行审视。正如俄罗斯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所叙,人类总是希望通过新的途径去感受世界,但最终会回归本我。韩少功也说:人类一直都在渴望着进步,但任何一次的进步,都包含着向内心的回退。比如现在流行的虚拟现实,其实几千年前的经典《荷马史诗》就是虚拟现实;又正如人类永远在追逐创新的东西,以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满足内心的空虚,但同时又是一个钟摆,不停地在摆动和修正。近几十年来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暂时迷眼于形而下的外在的虚拟的感官刺激,钟摆极度偏离中线;但人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理性思考的动物,又在不断修正自身的精神发展轨迹
现在的趋势是回归理性和人类最为真实和经典的东西。曹雪芹、《红楼梦》、传承于此的诗歌、和拒绝被同化的诗人们,永远不会抛弃人类,他们永远停留在中轴线处,等待着人们理性的回归。
(孙涛先生,复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灵河绛石》后记
求索心路十八弯
孙春红
记得,一九七五年,我考上了初中就学习写诗,一九七七年,我考上了高中继续学习写诗,一九八零年,我考上了莘县师范还是继续学习写诗 …… 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诗歌,只知道诗歌要分行排列,需要押韵。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张建增讲解《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张老师说,这铿锵的文字,激荡的语言,就是诗,就是没有分行排列的诗,就是不押韵的诗。这就是诗?这就是诗。于是我领悟到,诗的内容才是诗歌的关键之所在。
师范毕业后,又考上了汉语言文学系专科,专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有关诗歌的理论和作品。不要说古代诗歌了,就是现代诗歌,流派纷呈,五四派、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派、中间派、新生代派、湖畔派、七月派、象征派、荒诞主义派,甚至于下半身写作派,这些派别自有一套诗歌理论,也不乏名人杰作,但是,都未必抓住了诗歌的本质,反过来倒过去,还是老祖宗说的真切,《尚书·尧典》:“诗言志。”《左传》:“诗以言志。”《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其志也。”《诗经·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笔者认为,这才是诗的本质,这就是诗的本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诗歌要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人情世故,要把这种“沉积、沉淀”,也就是所谓的“志”表达出来,而且要有新的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教益,才能是诗。而那些浅薄的语句、浮躁的认识、人云亦云的语言,不能算诗,至少,不能算好诗。反过来再说另外一种情况,有一些诗人,甚至是名人大家,把诗写的艰涩隐晦,不查字典就不认识那个字,读完之后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境什么意思,这样子的诗歌,也难说是好诗了。笔者有一个不敢让多数人苟同的认识,一般来说,文学本科毕业的人们,如果读完之后还难以理解的诗歌,或者根本不知所云的诗歌,不能算是好诗!
求索的心路十八弯,现在十七弯了,还有一弯,就是关于诗歌的格律问题。《诗经》、《楚辞》等,也没有讲究格律,都是经典了。多年来本人并没有重视格律问题,只求意境。《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林黛玉说了一大段话:“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其实,这正好就是曹雪芹的观点!近年来我对古体诗关于格律问题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做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就不是古体诗!就是“打油诗”,若连“油”也没有“打”出来,就是“打水诗”,甚至,连“打水诗”也不是,就是口水诗!必须按照《平水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 来写作!《平水韵》,金朝,江北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刘渊所著,是在总结唐人用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格律诗的清规戒律。因而,后人写作古体诗必须要按照此格律来写,不按照此格律来写就不承认是古体诗。那么,古人写诗是否就完全是按照格律来写的呢?是铁打不变的吗?显然不是。湖南大学专门研究格律诗的一位专家专门考证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人的诗作,不合乎格律的例子不少!笔者学写格律诗多年了,从前并没有完全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来写作,所写所谓的古体诗都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也就是说,还没有“入门”!所要感谢的是高怀柱先生,对我的帮助极大!本人的认识有了极大的转变了,从今以后,务必完全按照格律诗的要求进行写作。不然,就永远是古体诗的门外汉!
概言之,九曲十八弯的求索历程,领悟了颇深的诗道。诗者,就其内容而言以“言志”为核心,就其形式而言,务必符合格律诗之所要求的清规戒律,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力求以完美的形式表达深有积淀的内容,是为诗。
是为后记。

诗人简介
孙春红,山东省聊城莘县人,工作单位,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读书《红楼梦》40余年,创作“题红诗”千余首,出版诗集十本 2020年被官方评为“聊城市优秀诗人”。 《冰心文化传媒》特约 顾问兼审稿负责人。本人告白,《红楼梦》诗集,由《冰心文化传媒》站长专人负责编辑发表。所有诗作,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13336229017。
2020年被官方评为“聊城市优秀诗人”。 《冰心文化传媒》特约 顾问兼审稿负责人。本人告白,《红楼梦》诗集,由《冰心文化传媒》站长专人负责编辑发表。所有诗作,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13336229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