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文学《捐弃前嫌与睚眦必报》上.范雎复仇■作者/徐甡民

范雎(剧照)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历史文学佳作&以史明鉴‼️→《捐弃前嫌与睚眦必报》上.范雎复仇■作者/徐甡民
【导读】: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而人与人斗之勾心斗角、抹黑使坏、损招阴招,就更是“酱缸文化”的特色。不过高人却能够以大局为念,捐弃前嫌,进而寻求合作共赢。
捐弃前嫌
唐代名臣郭子仪与李光弼原是平级同事,关系很僵,即使同桌进餐,也是相互斜视,绝不搭理。等到郭子仪官位升上去了,李光弼想走人,可是召见的传令已到。李光弼对郭子仪说:“我死无妨,只望不要累及我的妻儿家人!”郭子仪却握住李光弼的手说:“国家有难,军情紧急,你我当捐弃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这次出征重任,只有你才能担当!” 李光弼率军出发,郭子仪执手相送,两人以尽忠报国互勉,洒泪而别。李光弼连战告捷,后在一次战局危困时,郭子仪星夜驰援,大败叛军。

人在背运时,免不了受气受辱。韩信昔时曾遭社会闲杂人员羞辱:你既挎剑,狠就把我杀了,不然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这就是“胯下之辱”。等到韩信拜将封侯,当年的泼皮恶少懵圈了——大祸就要临头。可是韩信却放下怨恨,没有跟完全不同量级的市井无赖去计较并施行报复,还让他到军中当了个差。

真正的强者,甚至能够化敌为友。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无道,他弟弟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国,另一个弟弟公子纠则与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驰回,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管仲单人匹马驰往莒国通往齐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公子小白,乘其不意突射一箭,直去小白的心窝,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跌落。管仲急忙策马而遁,他与管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便从容地向齐国进发。可是当他们赶到齐国时,小白已经登基,是为齐桓公。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的腰带铜钩上,小白咬破舌头蒙过了管仲。齐桓公知道管仲的才干不凡,遂胁迫鲁国将管仲遣送回国。以后管仲成为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称雄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太子李建成后,把太子的重要谋臣魏征押来面前。李世民问:“你为何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魏征坦然回答道:“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魏征给太子的谏言,就是趁早杀了李世民。李世民没有对魏征治罪,而是转换了敌我矛盾,让魏征为自己所用;而魏征也帮助李世民成就了盛世伟业。

☛上.范雎复仇
==
===【正文】:▼▼▼===
当然,捐弃前嫌也不是对待所有冤仇的模本,出自战国时期秦相范雎的 “睚眦必报”的故事,就有它自己的道理。
范雎是魏国人,腹有才学韬略,可是家境贫寒无缘进阶官场,只能先在大夫须贾门下打工。须贾一次出使齐国,带上了范雎。齐襄王听说范雎很有口才,就让人送了他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国君撇开对方代表团团长,给一个随员送礼,这本身有点离谱坑爹,所以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并报告了须贾。须贾心中大为嫉恨恼怒,他让范雎收下酒肉,把黄金退回去。回到魏国后,须贾将这事报告给了宰相魏齐,认为范雎必是暗通齐国,才会得到这种馈赠。魏齐大怒,令人将范雎打得“折胁摺齿”,肋骨牙齿都被打断,而范雎蒙受的却是无妄之灾,不百之冤。魏齐让人用席子把昏死的范雎卷起来扔在厕所里,又让宴饮的宾客往范雎身上撒尿。因莫须有的猜疑就对一名下属出如此重手,实在也太狠了一点。范雎没有死,他对看守说“你放我走,必有后报。”看守请示是否把席子里的死人扔了,醉熏熏的魏齐顺口答应了。范雎得以逃脱,躲藏起来。

此后历经曲折艰险,范雎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又经一波三折,范雎“抑外戚、尊君权”,以及“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昭襄王所用,范雎成为秦国的宰相,封应侯。
此后须贾出使秦国。范雎以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之状谒见,须贾惊道:“范先生固无恙乎?我以为先生被魏相打死,何以得命在此? ”说着不由动了恻隐之心,留之同坐,赐之食物;时值隆冬,范雎衣薄而破,战栗不已,须贾拿出一件丝袍披在范雎的身上。

隔日须贾来到相府拜谒“姓张”的秦相,没想到声名威赫的秦相就是范睢!须贾瞠目结舌,跪伏不起。范雎痛斥须贾罪过,然后说道:“你今至此,本该断头沥血,以酬前恨。然念你还记旧情,以衣袍相赠,所以苟全了你的性命。”须贾叩头称谢,匍匐而出。
须贾回国前向范雎告辞,范雎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到,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牲口一样吃食,然后说道:“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魏国都城)。”

须贾回到魏国,将此事报告了魏齐,魏齐自知范睢的仇恨非同小可,又慑于秦国的虎狼之师,于是逃亡到了赵国。赵国随即受到秦国的威逼胁迫,魏齐不得已自杀身亡,赵国将其头颅送到秦国,以求息事宁人。
范雎报仇以后,又向秦王引荐了两位在他受害亡命时对他施以援手的人,理由也直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为君王效力的今天。同时范雎拿出大量家财,用以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这是范睢对于恩怨情仇的一种修辞说法,并不是真的发生过谁瞪他一眼、他便打击报复的事情。(选自《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未完待续*^o^*{【克勒文苑】《捐弃前嫌与睚眦必报》下.■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书照)


《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捐弃前嫌与睚眦必报》上.范雎复仇■作者/徐甡民
2021-08-09 17:11:56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