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团是教导师里教导团,驻扎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东北13公里处的方山脚下。1989年3月份,团里组建尖子集训队。目的是参加师、军的军事比武(听说1964年全军军事比武比较牛)。集训队就设在某营13连。13连离团部近,有一个大的操场,且各类器械、场地都齐全,是办集训队条件最好的单位。我那时从军校毕业一年多,年轻、能吃苦,“军事五项全能”还“中”,被选为集训队队长。集训队伙食就借伙13连。其实当时我还顾虑重重,认为自己是个炮兵指挥院校生,而非步兵院校生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大胆接过了集训队的任务。后来才知道,全师各个团都有尖子集训队。训练之后师组织比武,再之后全参加军比武。我团尖子集训队通过8个月的集训后,在11月份参加的军比武中,获得单杠大回环第一,手榴弹投掷第二的好成绩。1990年3月份,团里在总结1989年军事集训练工作时,给我个人记三等功一次。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
时隔30多年,想起集训队的训练生活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令人回味无穷。其实,刚组建集训队时从全团抽调的为29名训练尖子。后经不断淘汰,只剩下19人。在这19人之中,如今90%是党员干部,80%立过功。要说明的是,当时比武内容是五项全能,即投弹、射击、障碍、5公里越野、器械。这样的话,不能一一对应哪个比赛项目,而是1人兼几个项目,才能组成5人一个项目的比武。在集训队中,有8个人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至今令我难忘。今天我就把集训队里的“方山八虎”写出来,以供原部队老首长、战友联想产生记忆,同时也让现在的青年军人或地方年轻人作为借鉴,以便奋发向上。
第一只虎,“单杠大回环手”张某:山东泰安人,1988年兵,身高1.70米。他身体协调,爆发力和耐力强,善于沟通、勤学、务实。单杠作为器械项目之一,本来是练习1至5普通练习的。但是要参加比武,就必须有更高难度的练习。第八练习单杠大回环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练习。说实话,刚开始大家都不会。我也不会,咋办?请体院老师教。一教即会,关键是练习。大家都开始练习。两天不到的功夫,每个人手掌都流血了。第二天结痂了,又练,又出血。买手套,买护套,练,天天练。张某最为突出,3天后可以做几个,一个月后近30个,3个月后可以做100多个,6个月后可以做300多个,7个多月后近400个,直到11月份参加军比武,他做了502个,夺得了全军单杠“大回环”比武第一名。在场的军长激动地说:你小子就是我们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操王子!我看体操运动员都不一定有你这个水平。之后,张某个人荣获二等功,并被包送到济南陆军学院深造。张某毕业后,在我任连长的连队当排长。现在在济南市公安部门工作。
第二只虎,“投弹手”王某:河南汲县人,1987年兵,身高1.75米。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宽面大耳,善于学习,善于模仿,会唱歌,会表演。他是我一营一连的兵。1988年我带他去修辉县至长治公路时,就发现其能力超强。别人一天筛五方土,他至少10方土。他食量大,能吃。有一次吃了19根油条,外加19瓶啤酒。他的名字中有个“保”。我曾开玩笑地说,你真是“宝”啊。他说,排长,您让我多吃点,我一定替您多干些活。正是因为他能吃,所以力大无穷。在投弹训练中,他出手就是65米。通过八个月的训练,他在军比武中投了71米的成绩,获得全军第二名,荣立三等功。这不是一只虎吗?若在战争年代,他一定是很厉害的投弹手。仅仅凭他的手臂之力,足以一拳打死一个敌人。王某不仅能武,他还能文。比如休息业余时间,他把红丝巾扎在头上,用点红纸把口唇染红,他装作女腔唱几段“河南豫剧”。保证让人笑得前仰后翻,合不拢嘴。他在部队当班长时,个人军姿极端正,班队列指挥得好。现在其家乡政府工作。
第三只虎,“双杠手”朱某:河南平顶人,1988年兵,身高1.73米。他身材偏瘦,黑窄脸,两眼炯炯有神,四肢有力,善学习,勤思考。朱某,双杠能完成1-8练习。更为主要的是,他动作协调,干净、利索、优美,如燕子展翅,让人看得眼光缭乱。整个动作下来,不懂的人会说,怎么一下就把动作做完了呢?懂的人知道,双杠从上杠开始都是难上加难。“练好杠、手掌断”。练习单双杠的人,手茧重重,不知道哪是新伤哪是旧伤。不仅如此,我还带领他们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进行五公里长跑。没有高强度的训练,是不能有全身的肌肉,是不可能有身体的协调性。朱某在师比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之后考入军校。现在河南某地公安部门工作。
第四只虎,“射击手”赵某:山东菏泽人,1987年兵,身高1.75米。他身手敏捷,双目明亮有神,喜静、寡言、能吃苦。射击手是军事比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精心练习,刻苦训练。把几块红砖挂在枪上练习端枪平稳是常事,用胶布贴着一只眼睛练习“闭眼功”也是常事。同时,他积极参加其他项目的训练,从不因为重射击而轻视其他的项目。他的障碍训练也是全队前几名。投弹也不错。最后在师比武中,他取得很好的综合成绩。之后,考入军校。现在山东某地政府工作。
第五只虎,“障碍手”吕某:河南周口人,1986年兵,身高1.70米。他全身黢黑,四肢肌肉发达(业余时间,他像健美运动员一样展示一下他的肌肉,以表示他有一个娱乐项目),身体爆发力强,弹跳能力好,语言幽默,喜欢开玩笑。400米障碍是在100米障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增设障碍物,距离是4个往返的100米。但他每天早晚坚持长跑和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举重、哑铃等),同时正课时间坚持练习越障训练,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从不间断,在师比武中获得第四名好成绩。现在河南某地政府工作。
第六只虎,“5公里越野手”周某:四川成都人,1988年兵,身高1.75米。他浓眉、精干、身体协调、体能好,会唱歌,喜欢打抱不平,谦虚好学,能吃苦。每天长跑,即使他脚板打泡、流血、起茧,他也从没有怨言。他平均每月得磨破两双鞋。由于经常在太阳下奔跑,全身晒得黑黝黝,肩上晒红了,晒起皮了。他在师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好成绩。之后考入军校,军旅职位副团。现在四川成都公安部门工作。
第七只虎,“木马手”张某:河南许冒人,1987年兵,身高1.72米。他大眼睛、圆脑袋,身体协调性强。弹跳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爱打抱不平。跳木马,要求弹跳能力强,空中姿势优美,落地稳健。张某通过数月练习,他起跳距离远,腾空高,且最后落地平稳。有时需要表演娱乐时,他还能在落地之前在空中翻转180度后落地。此时,会赢来一片掌声。他跳木马技术是集训队最好的,参加师比赛时得第三名。之后入党。现在其所在家乡政府工作。
第八只虎,“举重手”王某:河南新郑人,1986年兵,身高1.69米。他身材略显胖,双手有力,胸肌发达过人。举重是平时训练项目,不是作为军比武项目。每天早晚5km跑步外,平时按课程表训练。但有时下雨天,我们就在室内进行身体协调性练习、力量训练,从而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王某是集训队里举重最厉害的一个。平时兼障碍和5km的越野项目。手上有力的人,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的人。王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参加师里比赛中障碍和5公里越野的成绩也很好。之后入党。现在其家乡某政府工作。
这“方山八虎”,非“天山七剑”,也非“江南八怪”,是我带过的兵,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且现在都有成就,现在都在50至54岁左右。不仅这“八虎”,集训队里其他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是高中与初中对半。他们有这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忠于党,热爱军队。表现在听指挥,服从命令;二是能吃苦、吃亏;三是勤奋、自觉;四是荣誉感极强;五是团结协作好。紧盯目标训练,从不搞内耗。我们集训队是有战斗力的支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支队,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支队,是人才济济的支队。
这“方山八虎”是我年轻时的骄傲,也是我这辈子的骄傲。我们的青春燃烧过!我们的青春没有“躺平”!我们的青春奋斗过!我们的青春没有“碌碌无为”!
这“方山八虎”,还有其他队员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正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在不懈奋斗着、努力着!
最后,祝愿现在的年轻人在拼搏中取得辉煌的人生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