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雍和宫(5)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雍和宫之五
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今天先说一说万福阁。走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我们在此必须着重强调一下:如前所述,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其高达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七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雍和宫
在这里我们再来探寻一下宫中瑰宝。
何为宫中之宝呢?比如木雕三绝:指的是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五百罗汉山”在法轮殿,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降龙伏虎的、乘鹤飞升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势生动,神态各异,造型逼真,雕技精湛,栩栩如生。
有关檀木大佛,指的就是万福阁的迈达拉佛。前面说过,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埋有8米),直径8米,全重约一百吨,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由于雍和宫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响“龙潜禁地”风水,准备在雍和宫北部空旷之地建高阁供一大佛,以作靠障,借助佛力保佑平安。
我们再来简单地说一说铜铸须弥山: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里,椭圆形汉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达1.5米的青铜“须弥山”。须弥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
另外,我们还透过有关资料获悉,“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
另据介绍,在帝释天的下面有一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这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此讲经说法。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须弥座”的座位上,成为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