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近圆明园遗址(7)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近圆明园遗址之七
当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走进圆明园遗址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座昔日皇家园林,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光秃秃的柱头、破损不堪的立柱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眼前一片疮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个更加严峻的现实,那就是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我们从有关资料中获悉,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这三个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这五个园。

圆明园遗址俯瞰图
当然,还不仅仅如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我们根据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幸存。
我们还从史料中得知,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也就是在这此后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些耻辱的条约,令我们蒙受了太多的耻辱与不公……
无独有偶,当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的时候,也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他们如出一辙,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往往会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直至达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
史料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同治年间,也就是1862年——1875年的时候,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的时候,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在此之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的想法……
时间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侵占北京,祸不单行的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次遭受重大劫难,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卑躬屈膝,令我们的国人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
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上述情况源于相关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