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士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无人机飞行操纵手)
简述军用无人机的产生与发展
——仅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我国第一代军用无人驾驶飞机诞生60周年。

我叫郭士勋,山东临沂太平义方郭氏十四世族人。
1963年,我于临沂一中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新兵连被任命为连部文书。1964年2月服役于济南军区26军军直高炮团司令部警卫排,10月去掖县带新兵,任新兵营文书。
1965年,部队任命我担任无人机飞行操纵手和张熙洪参谋(任组长兼无线电手)、刘显玉战友(任发动机手)组成航模靶机飞行小组,前往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向已经在武汉军校航模靶机第一期训练班毕业的航模靶机组学习后,又正式到武汉军校航模靶机第三期训练班学习。因为在济南军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1966年在军校毕业时,我们济南军区小组成绩优异,被评为“军校五好小组”,我在海、陆、空三军学员毕业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军校书面嘉奖。总参谋部首长在毕业典礼时讲到:同志们,你们是我军掌握军事尖端科学技术的新一代,你们的前途是无量的!希望你们积极努力,争取为我们伟大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暗下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献给伟大的国防事业!毕业后,到济南军区6010部队司令部作训股,从事高炮部队训练、打靶、演习时的飞行任务。
通过进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军第一代无人机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那还是在建国初期,为使我海、陆、空三军高射炮兵部队能训练出过硬的本领,需要有一种具有飞机性能的空中模拟活动目标,这已成为全军共同的愿望。
1956年,有的部队提出以航空模型作为训练时的空中活动目标。并开始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1958年,我军有些部队和军事院校开始将这个愿望推进到试验阶段。当时,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指示:“要将航空模型飞机试用于部队训练中”。
1961年,在体育为国防建设服务方针指导下,国家体委举办了一次航空模型飞行表演。总参谋部首长认为有应用的价值,决定采用西北工业大学的样机,并指示炮兵司令部负责无人机生产的筹备工作,首批航模靶机在军内投入生产。
1962年12月,武汉高射炮兵学校(直属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领导,代号“总字151部队”)举办了我军第一期训练班,学员来自全国海、陆、空三军。
1963年8月1日该期学员毕业,回部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受到部队的欢迎和赞扬。
1964年3月,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航模靶机小组和武汉军校航模靶机小组在广州为叶剑英元帅和张宗逊副总长表演时,张副总长和炮兵司令部匡裕民副司令员作了重要指示。
1964年6月16日,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北京空军、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和武汉军校的航模靶机小组配合北京和济南高炮部队实弹射击演习,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接受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
当时,航模靶机在我军部队的使用,还仅仅是个开始。所以始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无线电遥控航模靶机”。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部队训练的需要。这些问题,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时听军校教员讲,日本的无人机已全部是金属制造的。而我国军用无人机刚刚起步,只有发动机、抽气泵、作动筒等部分是金属制造,机身、机翼还是木质和棉纸加涂布油结构,螺旋桨也是木制的。无线电遥控半径只有二公里,空中续航时间40分钟,加上副油箱后,也只能飞行一小时左右。虽能左右转弯,上升、下降、俯冲,抛掷模拟伞兵和模拟炸弹及夜间飞行。供雷达、探照灯训练扑捉空中目标。供高射炮部队训练、打靶、军事演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毕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日历翻到60年后的今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无人驾驶飞机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侦察无人机,为部队提供情报;诱敌无人机,引诱敌雷达以获取信息;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敌雷达通信系统,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和干扰;攻击无人机,用以攻击和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战斗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可用于地面攻击、空中作战、反战术导弹,还可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炮火校正、大气测量、及对化学和细菌污染与核辐射的侦察等。我国这项尖端科学技术在国防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我有幸能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第一代军用无人驾驶飞机操纵手,为伟大的国防建设事业贡献了一点力量,至今使我感到无尚光荣,这应当也是我们山东临沂太平义方郭氏家族的自豪和骄傲!
郭士勋写于2021年2月28日
附:有关军用无人机照片

说明: 因为无线电发射机与飞行操纵手郭士勋和其他机组人员位置在高炮阵地左前方约100多米处,所以此照片中是看不到的。只能看见天空中的无人飞机、炮阵地上的高射炮手、指挥员、高声朗颂毛主席语录的战士和左侧的测高机手。

1968年在烟台海滨靶场高炮部队演习时,机组人员在进行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右前方沙地上分别是已架起天线的地面发射机、已加满油的航模靶机、毛主席语录板竖立在工具箱前侧。机组人员正在学习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鼓舞战斗士气。小组成员:组长兼无线电手张熙洪(左一)、飞行操纵手郭士勋(右二)、发动机手刘显玉(右一)、实习手于建保(左二)。

我军第一代无人机——无线电遥控航模靶机简介
航模靶机,是我军第一代无线电遥控无人驾驶飞机。是供给海、路、空三军中的高射炮兵部队、炮瞄雷达、探照灯部队等,进行打靶、训练、军事演习使用的军用航空模拟飞机。机身长1、67米,翼展2、21米,机高0、48米。体型大小为当时空军歼击机的五分之一。遥控设备控制半径2000米,飞行高度1000米,在无风力影响的情况下,平飞速度每秒钟20米,续航时间40分钟,加副油箱后为1小时。抗风能力3—4级。全机重量4、6公斤。由飞机机体、发动机、无线电遥控设备(地面上的发射机,机体内的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一架飞机需飞行操纵手、发动机手和无线电手,三人集体操作。
郭士勋在军校学习无人机的课本资料

(1)《无线电遥控航模靶机讲义》(上图左),内容包括机体的构造与维修、机体内部一系列电能、磁能、机械动能等转换装置的维修与保养等。
(2)无线电遥控航模靶机《无线电基础》(上图右),内容包括无线电遥控发射机与接收机的构造、使用与维修等。

(3)《发动机与抽气泵使用说明书》(上图左),此书由西北工业大学编写。
航模靶机头部安装的10毫升电热式发动机,带动前部的螺旋桨,每分钟可达13000转,是飞机前行的动力装置。发动机后接抽气泵,将飞机体内储气柜中的气体抽成负压。当按动地面发射机操纵盒上的按钮,发出信号后,飞机上的接收机收到信号,经过检波放大,输入谐振继电器,接通相应的气阀电路后打开气阀,气体流动,推动作动筒中的活塞运动,带动飞机舵面的运转,完成左右转弯、上升、俯冲、投放模拟伞兵或炸弹、放靶,在完成飞行任务后,投靶、自动停车,返回地面。
(4)《飞行勤务》(上图右),内容包括飞行前的准备工作、飞行中的实施、平时的维修保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