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木复苏,也正是各种小生命诞生的时候,学校门前就出现了许多小贩卖鸡娃,毛绒绒的,很鲜艳的色彩,唧唧叫着,可爱极了,一元钱一个。孩子们就围着看,现在孩子们有零花钱,又似乎要呵护这小生命,于是你买一个,我买两只,一会,小贩的箩筐空了,就笑了。
孩子们也欢笑着走开,手里像捧着金宝贝似的,嚷嚷着要家长喂这喂那,拿着在街上到处展览,但往往不长时间,这个小小的生命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了,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它也是一条命呀!
据说早些年卖的都是公鸡娃,孵化出来时养鸡场可以知道公母,对这些以产蛋为主的养鸡场来说公鸡没一点用处,于是不知谁想这样的办法,让小孩玩,送一条命也不在自己手里送,还能有点赚头。
老百姓是分辨不出公母的,小时候在农村,农民买鸡娃的时候,用土办法,手捏住鸡的嘴,扑腾的厉害的就是公鸡。卖鸡的往往不要,说你把小鸡吊死了?就起了争执,不过往往是边说边买,大文豪说那是农村式的淳朴,我却不大相信。
终于买回来了,就得当宝贝养着,鸡娃太小,把小米在锅里滚一下,这样小鸡才好消化。还得看着猫呀狗的,甚至大老鼠也欺负小鸡,用个小笼子圈养,还怕冻着。
但能养大的往往一半就不错了,要很有几只公鸡,就往往要骂了,说那个贩子是养鸡场的,专拿小公鸡骗老百姓。
农村也不大养鸡的时候,就成了学生的玩物。而且据说现在专门孵化这样的玩物然后染上色让孩子们玩。
那的的确确是一条生命,但利益也就是钱比什么都重要。
蜉蝣不知天,据说这种动物成虫时早生晚死,只有一天的寿命,所以不知道一天有多长。
在人类是悲哀的。
只有一天,其实小鸡也活不了几天,那叽叽喳喳叫着的生命也毫无意义的去了。和那一天有什么区别?人类浑浑噩噩的一辈子有区别吗?
就在这个时候,五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学一篇冯骥才老师写的《珍珠鸟》的散文,那优美的语言,打动了不少人,特别是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人把小鸡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理应对它爱护,但人不吃肉活的不好。它们生来就是被吃的,只是这样的小生命,让我这样的人感到可惜,别人未必。长成了还是死的命运,反正是死,自己有这样的思想也太不好意思了吧。
昨天儿子把别人买的鸡娃带回家,说别人的父母不叫养,我就大声呵斥他:人家不要养,咱也不行,还把人家送回去。也算是“远包厨”,君子谈不上,反正不死在自己手里,眼不见心不乱。
小老百姓只有这样的办法,像那位《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我的意思,就是真的,也是极个别的情况,小商小贩你能把人家怎样,只有管住自己,想起来君子的“慎独”,至于“达则兼济天下”,那是别人的事情,咱什么时候才能达?
我们也是一个生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