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申时恒/编辑:艾宗升
昭通有个万亩荷苑。荷花盛开,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荷叶还挂着露水。夏天,凡到昭通者总要去看看万亩荷苑,因为很近便。荷塘周边的路上,人烟稠密,看荷花的,卖烧洋芋、苹果、核桃、凉粉的,高声喊叫着卖,一条路上听来都是车的喇叭声和人声。
荷塘旁边有龙家祠堂。祠堂的建筑高大,疏疏朗朗,气象森然,景色清幽。
龙家祠堂这块地方很好,背风向阳。夹道是黛色参天的柏树,近百年物也。照壁后面的三棵圆柏,树干倾斜,浇筑了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圆柏老干横枝,婆娑弄碧,树荫遮满一庭。照壁把影子齐齐地落在石板上。
祠堂的陈列室里,搜集整理了龙云各个时期活动的资料,但龙云和西南联大相关的资料却很少。

电影把年轻时候的龙云描绘成一个亡命之徒,一言不合就要动武。其实他应该是我们昭通历史上的第一号大人物,是真正叱咤风云的英雄。龙云是昭通人的骄傲,昭通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因为他是陆军上将,云南省主席,文武双全,关心人民生活……,还因为他一生跌宕起伏。他身上看不出一点军阀气、流氓气。这是一个通身都是书卷气的人。龙云练过武术,练过拳。打败了在昆明摆擂台的法国大力士,真有两下子。

石林公园迎面的石刻“石林”是龙云用曹全碑体的隶书题写的,字筋骨开张、意态从容。每到龙家祠堂,总要想起龙云写的“石林”两个大字。
日本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能够迁往昆明,同龙云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 三校部分同学组成“西南旅行团”,由长沙出发,走向昆明。一路夜宿晓行,埋锅造饭。“西南旅行团”入滇经过曲靖,龙云派团保护,师生所到之处受到热情接待,这是地方官员秉承了龙云的旨意。龙云把自己常住的威远街公馆划出一半借给西南联大。学校常委、北大校长蒋梦麟出入乘坐的深兰色福特牌轿车,是龙云赠送的。西南联大不少学生生活清苦,龙云设立奖学金给予帮助。
龙云对西南联大不遗余力支持,但在招生中,西南联大却未对这位“云南王”有何特殊照顾。龙云曾向主持联大日常校务的梅贻琦打招呼,表示其小女龙国壁有意报考联大,梅贻琦的回答是:“想成为联大的学生,我们欢迎。但必须考试合格。”龙国壁参加了联大的入学考试,结果成绩差几分,被联大拒之门外,龙云有些恼火,便派自己的秘书去找梅贻琦疏通,结果秘书回来告诉他:“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也落榜了。”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相貌清癯,人严肃,但讲话有时很幽默。昆明闹霍乱时,梅先生告诫学生不要在外面乱吃,说:“有同学说‘我在外面乱吃了好多次,也没有得一次霍乱’,同学们!这种事情是不能有第二次的。”时人称之为“寡言君子”的梅贻琦对人才严格遴选,正是秉承自己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龙云的支持下,西南联大成了抗战大后方“民主堡垒”。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学风宽容、坦荡、率真,成为战时最有名的高等学府。这所临时性的大学,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
昆明事变,失去龙云保护的西南联大顿时被白色恐怖气氛包围。联大回迁复校的前夕,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造成全国轰动的“李闻惨案”。
闻一多先生性格刚毅,抗战期间,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闻一多先生在联大上课点燃烟斗,班上学生会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一多先生的课可以抽烟),闻一多先生打开讲义,讲到:“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西南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绳武的夫人是清华校友,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闻一多的长孙闻黎明撰文提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说到西南联大,都会或多或少联系到龙云,而只要提到龙云,一种感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祠堂正房上方悬挂蒋中正题写“封鲊丸熊”的刻字涂金匾,四个字端庄严肃,雍容和愉,无矜束拘迫之态,寓沉雄于静穆之中。蒋中正题写“封鲊丸熊”
蒋介石、龙云的字端正,是有真功夫的,不是花架子,也不是霸悍之气的“将军体”。现在好多牌匾的字龙飞凤舞,非隶非篆,有的写很大的篆隶,但题款不像样子。龙家祠堂这些匾在“文化大革命”,没有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砸了,真是万幸。祠堂的正屋里一长溜祭桌上还有龙家先祖的牌位,神龛佛案光泽好,没有陈年的香灰。除了落在柏树上,叽叽喳喳叫成一片的麻雀,其他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祠堂像是空的。城墙外是护城河,水是死水,长满了青苔。沿河种有柳树。柳树远看如烟。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连片的荷花使人心情极为舒畅。荷花和柳树,正对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

今天,很多昭通年轻人只知道“龙家祠堂”,至于龙云是怎么回事,就不大了然了。我只是想说:军阀和军阀不一样,军阀有各式各样的军阀,正如人有各式各样的人。祠堂可以辟一间陈列室,搜集龙云和西南联大往来的图文资料,放在玻璃橱的。这是能表现昭通人文化素养的。想了一首打油诗,以纪念龙云先生:
乌蒙烟雨苍草黄,
祠中荷池转微凉。
龙公相传漫青史,
留与后人话沧桑。

2015年艾宗升在龙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