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大名森林生态园
文‖李金田
2016年11月24日,我有幸被邀和大名作协其他10余名会员去大名新建森林生态园采风。 上午九点多钟驱车前往,一下车,首先映入眼脸的便是南大门口的那株大槐树,虽然是人工做的,但做工精湛,特别逼真,仿佛就是一棵真树。见到它,我便想到了大名城里的那株古槐。大名城西街的古槐,人称龙槐,闻名遐迩,己有千年的历史。虽历经苍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向来为大名人所喜爱,敬崇,大名的文人骚客也多有吟之、颂之。一株古槐,成就了大名特有的古龙槐文化,也成为了大名人的一种骄傲。在这里塑一株古槐,真可谓绝妙之笔,它 既寓意了大名森林生态园像大名古龙槐一样,永远充满生机;亦可古今相承,使大名的古槐文化与现代园林文化融为一体。同时又迎合了大名人对大名古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让人看到它,便先有了对森林生态园几分认知感和亲切感。再者,用大树做为森林生态园的主门,使人未进园,先见树,也更能体现出其园林的主题。
待走近大槐树,仔细端详,又觉得它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你看它伸向左侧的一枝主枝干,像是一只长长的手臂,似乎在迎接前来游园的客人,又似乎用手势示意游客:请入园游览。
进得门来,迎面的是一只硕大的花蓝,她像是一位美丽的仙女,立于正中大道的圆台之上,似乎 在向每一位来游园的客人献上她的鲜花,表示她对游客的欢迎。
花篮的东侧是植物园区,这里以后主要栽种花草树木。从花坛往东走不远有一片竹林,竹林的两旁植有松树。虽已入冬,但松依然是青的、竹依然是翠的,丝毫看不出凋零,看到的依然是它的勃勃生机。因园内没有解说员,而且尚在建设中,还没有设置导游指示牌和每处所栽花木品种及简介的牌子,所以不知园中是否种有梅树。我想,如果在松、竹旁再植上梅、那怕是数株,让岁寒三友齐聚园中、相依相偎,共同傲霜斗雪,一定会更有诗情画意。
再往东走,便是宋古城遗址。遗址的旁边,建有一牌坊,牌坊向西一面的横楣上书有《枢毂中原》四个大字,两边的对联是:《锁钥关城三辅地,屏藩河北古天雄》;向东一面的横楣上书有《独殿河朔》,两边的对联是《河流树色还千古,台星焕彩烛名都》。两副对联承古启今,相得益彰,道出了大名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今日正在重塑的辉煌。
花篮的西侧有一《浮渺碧波》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虽是冬季,但尚未结冰,被微风吹皱的湖水,泛起细细的波浪;恰是丽日晴天,日光照在水上,这细细的波浪便被染成了金色。偶尔天空飘浮几朵白云,白云被映入水中, 此时便有了朱熹老先生 笔下“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的意境。
有几只叫不上名子的水鸟在水里游凫,还不时地扎着猛子,不知是在嬉戏,还是在捉鱼虾或别的水生物吃。有了这几只可爱的小精灵,这旷寂的水面也显得有了几分生机。
湖的南、北两岸分别建有《游船码头》和《渔人码头》,虽尚未启用,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碧波荡桨,岸边垂钩的热闹景象一定会呈现在这里。如果再有莲叶摇翠,荷花吐芳,这里一定会成为靓丽的一景。
由于森林生态园总占地1853亩,面积太大了,所以只游览了几个景点,并且有的还是走马观花,只此也领略了这座森林生态园的美丽与壮观。这种美丽与壮观不也正是大名繁荣昌盛的体现吗?
我忽然想,这是冬天,如果是春天、夏天或秋天,绿树蔽日、芳草如茵、花香鸟语、蝶舞蜂鸣, 再加上碧水游鱼、湖心泛舟,那该是何等的一番景象啊!想到此,不由得诗兴大发,于是便用《如梦令》词牌填了两首小词,想象着它的将来的美丽。
如梦令·赞大名森林生态园 (新韵)
一
占地百余公頃。打造森林园景。绿树草和花,湖水天光共映。仙境。仙境。游客啧啧称颂 。
二
绿草红花曲径。流水小桥倒影。湖里有鱼凫, 树上鸟鸣传送。堪颂。堪颂。古郡又添名胜。
虽然现在还没达到我词中所描写的那样的美丽,但我深信,我这并非臆造,也不是梦,从园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这一切都会变成真的。
因时间关系,虽然留恋,也只能和大名森林生态园说声再见了。不过明年春暖花开时我还会再来的,届时我将 细细地领略这座名园的那些与冬天不一样的另一种风采。

作者简介:李金田,退休职工,热爱文学,创作诗词几百首,作品多被《大名诗词》收录,另有几十篇其他文学作品被多家报纸刊载。其中《从吃看改革》、《忆峥嵘岁月.于城会战》两篇文章分别被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河北省老年教育办公室所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见证初心》和河北省地矿局《地质之歌》收录。现为大名作家协会会员、大名诗词学会 理事、责任编辑、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