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永远的花仙“林妹妹”
——95岁的越剧大家王文娟辞世“回到天上”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2021年8月6日凌晨,著名越剧大家、家喻户晓的《红楼梦》花仙“林妹妹”黛玉扮演者王文娟,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95岁。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2021年8月6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原名王彩娟。越剧演员,工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38年,王文娟拜越剧小生竺素娥为师,正式开始舞台生涯,先习小生,后改习花旦。1939年2月8日,演出开蒙戏《投军别窑》。1942年,学艺满师,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上海郊区小型戏班担当主演。1947年8月至1948年6月,与陆锦花组建“少壮剧团”。1948年9月至1950年7月,加入玉兰剧团。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获演员二等奖。1954年,与徐玉兰合作演出越剧《春香传》,获得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一等奖。1956年,主演神话剧《追鱼》。1958年,与徐玉兰合作的剧目《红楼梦》首演。1959年,主演新编历史剧《则天皇帝》。1977年,主演越剧《忠魂曲》。1980年,主演新编传奇剧《孟丽君》。1983年,主演新编历史剧《慧梅》。1985年,主演剧目《皇帝与村姑》。1987年,主演越剧《神王恋》。1991年,退休,受聘为红楼剧团艺术顾问。1996年,主演越剧电视连续剧《孟丽君》。2017年,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4月,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10月26日,获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2021年8月6日,王文娟因病去世,享年95岁。

王文娟是越剧“王派”花旦创始人,其表演文武兼备、细腻传神,善于描摹人物神态,在舞台上出色地创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
1962年7月,王文娟与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结为伉俪。

同年,王文娟与著名的越剧“十姐妹”之一徐玉兰(贾宝玉扮演者),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演唱越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文化大革命后,王文娟先后在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传统剧《西园记》中饰王玉贞、《孟丽君》中饰孟丽君。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6年领衔主演了10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
80年代中期,积极投入剧院体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
至60年代初期,王文娟艺术上日臻成熟。一,其艺术特色: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胡仕清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

二、其代表作品:
1、王文娟戏路宽广,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其中以演《春香传》扮春香(成名作)、《追鱼》中的鲤鱼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三看御妹》;

2、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西园记》中饰演王玉贞、《孟丽君》中孟丽君等剧着称。都以演技精湛、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在观众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有“王派”之称,被行内名家赞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员。

如今,95岁的越剧大家、家喻户晓的“林妹妹”王文娟已辞世“回到天上”。笔者试以王文娟生前艺术作品与表演角色,试赋《虞美人》为评为纪。
素娥小竺尊师傅。
厢屋莺莺语。
鲤鱼精秀水堂空。
皇帝则天无奈,
逸香风。
笙歌贾宝红楼楚。
黛玉凄花舞。
慧梅魂晓月眉弯。
神恋春姑双结,
梦西园。
——2021年8月6日晨初稿8月7日凌晨时事诗评定稿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