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我们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麒麟山,这个“云台西南之隅,逶迤灵山一座”,“山之高不足百仞”的蕞尔小山,实乃山包一座。但“此山虽不见经传,俗则以麒麟名之”。麒麟者大仙也,是华夏民族精神图腾四灵之一。“史有所载,西狩获麟”,孔子闻之《春秋》绝笔,“谓天意之兆示”。而此处的麒麟乃书传有记,岛生白鹿的“郁州之异”。凤桂先生以简练的语言:“未知何年,村户昏暮牧归,忽见白鹿显现”,介绍了麒麟的出现。先生以“颅顶独角,昂首环视,不躅不鸣,稍纵即逝”这短短十六个字把一个灵异非常的祥瑞灵兽展现在读者面前。“昂首环视”一副高视阔步,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躅、走动。不躅不鸣,既不走动,也不叫唤,神异之至。
其实“麒麟山巅,绿荫拥翠;林木扶苏,钟灵毓秀”,借用白居易《长恨歌》一句词,叫“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展示世人前。更何况“登高西望”,新浦城廊,烟霭缭绕,高楼耸立,现代美景,尽收眼底”。然后作者开了挂似地描述“回眸东岳,云台数峰,布列如阵,玉女领颔,三元隐忽,天地悠悠”这四字骈词的十六字短语群足见凤桂先生“情因物感,文以情生”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大家风范。第三句“玉女领颔”,我的理解是:玉女峰像衣领围拥着的下巴,颔:下巴意。颔,也有颔联的意思。“回眸东岳”,所见之“云台数峰,布列如阵”,即展现云台美景如律诗的首联;被这衣领状的布列如阵的数峰拥围的下巴,即为玉女峰。而犹如律诗的自然美景的颈联,就是”三元隐忽”。“隐忽”一词用得妙,忽隐忽现,三元宫在烟岚雾霭中是忽隐忽现的,这是犹如律诗颈联的云台美景;而“天地悠悠”则是美景的尾联。亦景亦诗,需丰赡的才学,这非常人之能为。
“登此山也”之后的“风尘尽洗,心旷神怡......岂不爽意哉!”这36个字, 诚可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大有“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豪情雅致。
这篇体物而浏亮的《麒麟山赋》,文脉流畅,段落清晰,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鸣呼,天造地设......莽莽云台,雄浑也哉!”起笔即气势不凡,充满了港城人思乡,恋乡的情愫和自豪感。麒麟山所在的云台山麓三百余里周迴,三百六十九座山头,雄踞要津,镇洪流,控齐鲁,扼江淮,实乃华夏东南之山海奇观。据此“远瞰东瀛,阅黄海,览日韩”。此处的“阅”“览”皆为“看”意。但“阅”为近睹,“览”为远观。且“览”另有一义为动词“采摘”的意思,因为“览”通“揽”。李白的诗“俱怀逸性状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我们警告日韩当政的歪瓜裂枣,如果你们上窜下跳,我们随时可以摘除你们。
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大段:麒麟山之历史由来及钟灵毓秀的美景。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有识之士自愿承包垦荒,恢复生态环境,使传统再续,杨氏父子三十年如一日,初心弥坚,矢志不改,筚路蓝缕,开千亩茶田,植万株林木,修通幽曲径,建迥廊庑厅,游客接踵,媒体纷报,故先生作《麒麟山赋》以誌之,这后续的描写,为小赋增光添彩,使这体物之赋更浏丽,亮泽。
相信这篇体物而浏亮的《麒麟山赋》会在连云港市的赋体文学上留下熠熠生辉不可磨灭的一笔!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与麒麟山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可是冥冥中又似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我有一好友叫姚祥麟。此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小说、杂记、人物评传、电视脚本多所涉猎。其有关传世名著《镜花缘》作者的李汝珍的电视剧中,姚先生和李汝珍就演绎了一场古今文人隔空对话的动人场景。姚先生人称板浦活字典、活地图,是本市文化名人,板浦乡土文学、地方誌文化的传承者。和在国内文学界有影响的美文作家吕秀彬,并称板浦学界双璧。姚先生担任镇党委办公室主任数十年,兢兢业业,专心党务,是一个优秀党员;而传承板浦文化,更是功不可没。姚先生工资微薄,家境贫寒,居陋巷人不堪其忧,麟也不改其乐,是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的典范。姚的父母恐乃饱学之士,“祥麟”这名字起得多霸气,多福系。东瀛层峦,山出麒麟;板浦荟萃,世降祥麟。
2021年8月3日陈旭
美文美评第Ⅱ季19

《麒麟山赋》
呜呼,天设地造,必有灵山焉。莽莽云台,雄浑也哉!三百余里周廻,三百六十九座山头。遥镇洪流,控齐鲁,扼江淮;远瞰东瀛,阅黄海,覧日韩。此华夏东南之山海奇观也!云台西南之隅,逶迤灵山一座。故老相传,未知何年,村户昏暮牧归,忽见白鹿显现。颅顶独角,昂首环视,不躅不鸣,稍瞬即逝。乡人以为奇,呼之曰麒麟。此山虽不见经传,俗则以麒麟名之。夫麒麟者,古之仁兽也,其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史有所载“西狩获麟”,孔子闻之《春秋》绝笔,谓天意之兆示;书传有记“岛出白鹿”,史家以为郁洲之异,称千古之祥瑞。云台乡民,敬畏麒麟,祭祀有加,传承子孙,惠及当代。以麒麟山之高不足百仞,然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此非灵兽恩泽所赐耶?麒麟山巅,绿荫拥翠;林木扶苏,钟灵毓秀。登高西望,新浦城郭,烟霭缭绕,高楼耸立,现代美景,尽收眼底;回眸东峦,云台数峰,布列如阵,玉女领颔,三元隐忽,天地悠悠。登此山也,凡尘尽洗,心旷神怡。弃案牍之劳神,却人事之烦恼。与自然为伍,以神仙自居,岂不爽意哉!曾经不幸野火来侵,麒麟一度荒芜颓废。唐庄杨氏汝地,不忍灵山埋没,文脉中断;自愿承包垦荒,恢复生态环境,传统再续。三十年如一日,不改矢志初心。兢兢业业,筚路蓝缕,含辛茹苦,攻坚克难。开出千亩茶田,种植万株林木,修筑通幽曲径,建造回廊庑亭。游客接踵而至,媒体多有报道,今日优美典雅之景观,杨氏父子心血所倾注也,故作《麒麟山赋》因以誌之。同游者有守伦、国忠、祥富、立志、习俊诸君也。
百味草堂主人刘鸣秋凤桂顿首再拜。
农历辛丑(公元2021年)六月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