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 霞 山
文/黄正民
二0一O年五月某日应朋友之邀去了一趟广东韶关市的丹霞山。
途中,导游告诉我们:丹霞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中巨石、小石,全裸的、半埯的,全都如丹似霞,映着日光,红润淡雅,赏心悦目,故得此名。

进入景区,我们坐游艇先赏河岸风景。河不大,水碧蓝,多弯曲。夹岸芦苇、荆藤、树木、丹石,倒影水中,恰似众多古董萃在一个水晶盘里。微波荡漾,蒙蒙胧胧。两岸高处 ,大小石头一色丹:将军石,突兀耸立,身着铠甲,威武雄壮;孕妇石,平躺山崖,大肚秀发,惟妙惟肖;名人书法,或书或刻,有的裸露,可吟可读;有的藏尾遮首,句断词残。不时有涧水从峡谷中奔出,水流清沏,潺潺有声,如笑如歌。游艇到处,丹青幅幅,迎面而至,美不胜收。

上岸东行二三里,我们坐缆车上山。两侧山花、藤萝、茂竹、秀木争奇,目不睱接。浴着融融日光,迎着煦煦和风,无比清新,无比恬适,无比惬意。
至山顶,路边古木参差,树皮粗厚而皴裂,技虬叶茂,郁郁苍苍。挂牌标示,树龄三二百年不等。移步前走,见一朱红巨石,高七八米,正面石龛内雕刻一尊佛像,庄严肃穆。游客到此,有的坐在前面的石凳上歇脚,有的向佛像顶礼膜拜。想当初的工匠,一凿一锤,叮当多少时日才成就这千古不朽的艺术巨作!

我们休息了一会,导游召呼我们说,前面不远处有观景台,在那里可以看更多更美的风景。
观景台建在此山的最高处,木质结构。做工细腻,油漆鲜亮,和周围的环境协调契合。时值晌午,观景台上人头攒动,有的摄影留念,有的谈西说东,有的赏山品水。极目远眺,天地衔接,大小山头,挨挨挤挤,泅在云雾缭绕之中,只能见到星星点点似动非动馒头般的山尖;看近处,林木青翠,密密匝匝;沟壑斜伸,如线如带。这里没有古代文人笔下的“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凉,没有“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亦没有当代人笔下的城市喧嚣和“三废”的污染。见到的是松涛排闼的壮观,听到的是空谷回响的天籁,体验到的是当地民风的纯正和游客流连忘返的情结!
下山是条石径小道,每级约二十厘米,全凿在一堵偌大的几百米高的褚红色石墙上,壁陡如梯,虚空的一边拴挂铁链。路随石墙的凹凸而折转。眼下不见寸草,脚底全无粒土。脚踏在光溜溜的坎上,谁都铆足心劲,眼不旁使,心不二用,如履薄冰。大家一步一颤 ,小心翼翼。翁老童稚,前有去者相扶,后有来者相助。一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几经艰难,才来到绝壁之下。转头回望,众多游客如只只蝼蚁俯伏在一条藤蔓上爬行。其难其险,望而生畏。这般险峻之地,竟有如此众多的好山乐水之徒趋之若鹜,足见丹霞山盖世无双之魅力!
见而称奇,去而不舍的景观比比皆是,如香烟袅袅的寺院,树干合抱一起,而枝叶大相径庭的夫妻树,以及阳元石,阴元石 ,送子观音……都有故事。身在丹霞山,入眦皆景,品之沁心。岭南秀丽风光荟萃于此,足以和泰岳对垒!

丹霞山,天地之灵秀,自然之瑰宝 ,不仅石丹水碧,而且山险峰聚。亿万年来,着自然之色生锦绣,含天地之气长精神。日晒雨淋,愈丽其容;雾漂岚浴,越秀其色;霜欺雪压,更劲其骨。古朴中不少雅致,纯厚里犹多风韵。在此赏景而乐无穷,观色而笑不止,品味而情生焉。见仁见智各异,而散心排忧、消劳挤困的意愿犹同。此则游人不惜千里驱驰而不绝者是也!散千金攘攘而去,兜万景熙熙而归,抑何乐而不为欤!。

简介 黄正民,湖南省洞口县人,大专学历,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和教学论文,先后参与《作文章法大全》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的编写,年前发的《格高意满 灵气飘逸》一诗评正在网上热传,至今读者人数已过141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