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职场站队:你是谁的人》下.苏轼■作者/徐甡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东坡居士,苏东坡、苏仙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历史文学佳作&经营人生‼️→《职场站队:你是谁的人》下.苏轼在“新旧党争”中的坎坷仕途■作者/徐甡民
【导读】:上班上朝、职场官场,只要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是做对了甚至是可以评先进的。不过有的时候尤其是在封建王朝的时候,仅仅谨守职份、兢兢业业,还真不一定能行,还要看你站队如何,问你是谁的人。特别是中国自古以来,党争频仍,不曾消停,碰到这种情况,臣子士人的人事系统、归属站队,就更加非同小可甚至是生死攸关了。要是说不清楚“你是谁的人”,那麻烦就大了。

☛下.苏轼在“新旧党争”中的坎坷仕途
==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正文】:▼▼▼===
和李商隐不同,苏轼苏东波没有在党争中站队,他的政见主张也是特立独行,他在组织和思想上都不是“谁的人”,他是他自己;但是在党争遍及官场的情况下,苏轼竟也因此大遭其难。
北宋的“新旧党争”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的政治派系斗争。

宋神宗属意改革,宰相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是为“新党”;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则成为“旧党”。其时北宋王朝已经建立一百多年,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对外无力抵御辽、西夏的侵扰,内部则是政治腐败、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变法新政、革除弊政的号召切中时弊,应当没错。苏轼在改革问题与王安石并无本质分歧,他早就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病,因而提出了“丰财”、“强兵”、“择吏”等改革主张;但是另一方面,他对新法操之过急、损害百姓利益,提出异议,并上书宋神宗,批评新法“求之过急”,强调渐变改良,其情形如同曾经的改革派欧阳修又对王安石的变法提出批评一样,苏轼在上书中又批评一些心术不正者只是借新法以营私,“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于是苏轼与欧阳修都被视为“旧党”。自此,才名鹊起、“文义灿然”的苏轼受到了王安石的百般打压和排挤,多方阻挡他的进阶之路。

等到王安石被同党扯下台,诸新党人物对苏轼更是痛下狠手,他们搜章摘句又移花接木,将苏轼贬讽新法的诗句,指为攻讦圣上,“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苏轼因此被下狱。此案在御史府开审,而御史官署内遍植柏树,称为“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又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积极参与揭发的,有一位苏轼的同事兼“朋友”——沈括。沈括除长于学术外,还热衷于政治,拥护新法,受到宰相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形势发生变化以后,他又立刻反戈一击,呈交了一份秘密报告,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竭力诋毁王安石,如此一来,不仅王安石鄙视沈括,连皇帝也“始恶括之为人”,沈括的结局自然也就不妙。

再说“乌台诗案”,新党诸人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宋太祖赵匡胤早有规约,除叛逆谋反之外,一概不杀大臣,同时又有多人仗义相救,宰相吴充道:“魏武(曹操)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与苏轼恩怨是非纠葛一生、互相挖苦又惺惺相惜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最后苏轼被贬往黄州(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监视居住,无权签署公文。

神宗既殁,哲宗年幼继位,高太后临朝听政,旧党的司马光重被起用为宰相,新党悉被打压,新法也尽废。苏轼被召回朝,出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但是在苏轼看来,改革的宗旨没有错,只是方法出了问题,因此他反对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的做法,因此与司马光经常发生争执,以至直呼“司马牛!司马牛!”苏轼这样的政见主张引起了旧党的抵触和愤怒,于是又遭旧党打击排挤,被贬出京城。
等到宋哲宗亲政,再复起用新党,恢复神宗的新法,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遭罢黜和流放,苏轼作为“旧党”,再被贬至广东岭南的惠州,后又被又发配到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

所幸苏轼心胸开阔,性格放达,寄情山水,抒展情怀,写就了诸多才情横溢、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文章诗词。
世事难料,宋哲宗23岁早逝,宋徽宗继位,再用旧党,苏轼被召回朝任职。在北归途中行至江苏常州时,苏轼逝世,时年六十五岁。
苏轼官场示意图(三起三落)

营垒条线,派系争斗,包括“你是谁的人”,是职场官场的常见现象;那么,不站队不参与不问政治,只做自己,行不行呢?有的时候,这也行,比如上面说到的柳仲郢,能力很强,办事公允,执法严明,牛僧孺很器重他,李德裕也任用他,但是他从不介入牛李党争。以后他曾被作为“李党”而遭贬职,但不久又再担要职。李德裕死后,家族窘迫不振,柳仲郢心存公道、秉以恻隐、不避嫌疑,委他侄子一个官职,宰相令狐绹不同意,柳仲郢去信陈情,令狐绹十分感动,就事就成了。所以后世是将李商隐与柳仲郢作为两种人物类型来比照的。

柳仲郢(音影),字谕蒙,今陕西耀州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侄子
不过真要在党争派别争斗倾轧已成气候的职场官场中袖手旁观,只做自己,这也不太容易。新旧党争中旧党得势时,司马光为相,一日召刘器之谈话,“你知道你是怎么进入史馆的?”“知道,是宰相举荐。”司马光又问:“你知道我为何推荐你?”这时候刘器之就该会意了。他从一个布衣寒士进入管家职场,原想做好自己,在党争中不站队,因此迟迟没有表态入伙,现在恩师司马光将这个事情挑明了。

你说,这刘器之该怎么办呢?(选自《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结束*^o^*{【克勒文苑】《职场站队:你是谁的人》上.下.■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书照)


《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职场站队:你是谁的人》下.苏轼■作者/徐甡民
2021-08-05 13:39:27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