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侗寨之“痛”
—揭密肇兴侗寨的“前世今生”
文/彭太光
原来去过千户苗寨,侗寨是第一次去。去了侗寨,才真正感觉到侗寨的过度开发之“痛”。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到2012年,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除央视本部1号演播厅主会场外,四大分会场已确定,分别是: 广东珠海、山东泰安、海南三亚、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仁团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面积81.6平方米。
礼团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地面积70.3平方米。
智团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地面积77.3平方米。
信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地面积78.3平方米。
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竞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全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
鼓楼的平面均为偶数,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立面均为奇数重檐,少则一层,多达十七屋,高度多为二十米左右,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顶部为攒尖、悬山、歇山等形式,顶端置葫芦形塔刹。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建筑类型有厅堂式、干栏式、门阙式、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楼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
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一定成为又一首选旅游目的地。
黔东南古朴神秘的边寨风光与青山秀谷融为一体;很多摄影爱好者都会把去西藏当成自己的梦想;瑞士有最奇特壮观的雪山风景;新疆美丽富饶、神秘莫测;皖南植物的醒目颜色可以成为时间的坐标;尼泊尔充满了瑰丽的人文色彩和神奇的自然风光——这六个地方成为摄影爱好者们心目中的天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顾名思义,就是贵州的东南部。黔东南州是我国三十个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生活着33个341.4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171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19%,侗族134.2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5.8%,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
黔东南以她那侗族大歌,并形成侗文化的又独有特征。侗族大歌为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唱者未经专业训练,只凭天生对音乐的敏感,表达出生活的各种情感。当数十人合唱时,可以将高音部、低音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等唱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贵州的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兴与丽江早年在背包客中口口相传的景遇很类似,是藏在大山深处的背包客天堂。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和全国33家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投票评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
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景色诱人。距肇兴侗寨6公里处的堂安侗寨,是一座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组建的生态博物馆,其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可与广西龙胜梯田媲美。八寨一山是肇兴地区非常著名的徒步路线。八寨是指肇兴地区的肇兴侗寨、堂安、夏格、夏格上寨、上地坪、登江、纪堂和纪伦。一山是指以侗族的崇拜神萨岁为名的神山萨岁山,其风景极吸引人。
侗寨未出名之前,就是一个自然山寨。这里原居寨民,不到一千人。村寨居民住房也不到三百户。侗寨河,是侗族民的母亲河。河水清澈,水深均在两米多,深水区三四米,一年四季静静地流淌,从来都不会干涸。侗寨的寨民依水而居,吃的喝的用的水都取之于侗寨河之水。人们在寨子里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养着牲畜(鸡鸭鹅狗猪牛羊等家畜家禽),过着自由自在自己喜欢的生活,世代相传。
九十年代初,北京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兼旅游开发项目的大老板,看中了侗寨这个村子。这里,与丽江古城相比,堪有一比。开发商到侗寨,以每平方米一千两百元的价格,收购了近两百户侗寨村人的旧房屋。在进行收购前,开发商已经在寨外建设了五栋六层楼商品住宅。商住房按每八百平方米对寨民售卖。原居寨民卖掉旧房子,在寨内没有了宅基地,有的在寨外购地建住宅,有的便直接购买商品房。原来的侗寨,经开发商旧房改造,加上开发商征地拆迁后的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开发,将侗寨建设成了一座旅游村寨。开发商在村寨的入口处,建了一座景观建筑兼售票大厅。门票的收入与黎平县五五分成。开发商投资中央电视台,敲定侗寨为2018春晩的分会场。一场引爆全球的春晚,同时也引爆了侗寨,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向往。2018年后,前来侗寨旅游光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进入侗寨的游人日均在万人左右。侗寨里面的客栈、酒店、餐饮天天爆满。小吃一条街、各类商品、特产店、专卖店、超市、水果店、蔬菜店等生意红火。据当地侗寨人介绍,现今真正住在寨内的侗族人不足百人,没有改造或者有改造的侗寨原住居民的住房不到三十户。其它侗寨居民的房屋大都外面的人投资购买。也有与外面的投资方合作改建。投资方投资改造后使用二十年,二十年后归原住居民全部产权所有。
侗寨本就不太,以山地为主,耕地、菜地面积稀缺。经过商业模式运作后,耕地、菜地几乎都被建房了。侗寨人原来以土地为生改为了以做生意的方式营生。经营客栈、经营山货特产、各类商品,在侗寨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就业(旅游向导、售票、清洁工、开游览车、接送游客等),搞些车辆租赁、拉客接送客等。年轻人在外读书的,基本上不会再回侗寨。整个侗寨,已经是一个旅游村寨。在寨子里,天天都是人山人海,各地游客川流不息。
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侗寨原住居民原始的味道。再也看不到清澈的侗寨河。因为过度的开发,侗寨河的水深不足五十公分。河中的水已经浑浊不堪。在河岸边,可以闻到臭味。人们原本可以引为自豪可以饮用的山泉河水,再也不能饮用了。现在居民们饮用的,都是深井水。原来寨民们在村寨生活的情景、劳动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侗寨人早已不在侗寨,侗寨只是一个被开发出来的旅游胜地。
作者简介
彭太光,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乡土文学》杂志社编委成员。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
202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