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临战开始
路兴录
战场上的冲锋号一响,所属官兵冲锋陷阵,争先恐后。重症病房里,重症监护人的一声破腔亮嗓,惊动了院长和主治医生,快步进来,按各自的医艺,有条不紊的悉心抢救。
片刻时间,熊飞的心电图视屏由一条直平线开始波动。又过5秒钟,熊飞长吁一口闷气。
责任护士王娟惊喜地呼叫一声:“醒了!终于又醒过来了。”
熊飞虽然和医护人员一样,口罩加玻璃面罩隔离,但还是看清了,他向抢救他的院长、医生微微点下头,嘴里咕哝一句:“这是我第三次,让医生恩人们,从阎王爷那把他拽回来的。”
熊飞的切身体会,是发自内心的大实话。他深有感触地说:“此次‘战斗’深入一线的护士们的本职活儿,也几乎多了一倍多。单以护理他的责任护士王娟一人为例,除打针送药外,每天必须准确地了解他的吃、喝、拉的次数和体量,并作记录;每隔4小时又必须对他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以便让医生对他的生命安危和身体变化实施全天候24小时的关注,不间断地监控和跟踪治疗。”
熊飞每醒一次,都有说不完的感恩话,王娟怕影响他恢复健康,让他少说养神。可他坚持要说,说不说闷在心里才影响治疗效果。缓口气接住原话题叨叨:“正如上文所说,抗击疫情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么,她们便是战士;并不是那种远距离的投弹、射击,而是冲在最前线的短兵相接拼搏、白刃格斗。因为,她们随时隨地都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正是这些平凡、毫不起眼的女战士,成为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勇士。甚至可称之为‘上甘岭’战役的英雄。真可谓,虽不男儿列,却为女人杰!巾帼不让须眉的一线英模!”
王娟见熊飞有气无力,满头虚汗,随手捏起一张消毒纸帮他擦拭额头汗渍。熊飞看她那个认真负责的和颜悦色,微微一笑,不禁想起那次从医院返回家时,遇到一个男子的故事,便爱憎分明的口气,说:“那是武汉‘封城’伊始,所有的运输工具也停止营运。那人要去离家三站远的医院打针,唯恐感染家人,便偷偷地联系到一个开黑的士的司机。
司机开口就说:‘三针,六个单程,少了1200块免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了一大跳啊!人跟人,医生跟医生,差距就这么大呢?抗‘疫’战好像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人们的高矮胖瘦,美丽与丑陋;也把人格中隐藏的善恶真伪,伟大与渺小也分了个一清二楚。”
熊飞由于过分激动,他的心里话说起来没完没
了,滔滔不绝,说:“假如我们按合理的劳动报酬给护士们超负荷,高強度的劳动该如何计算?事实证明,她们非但不计得失,甚至连想都没想。奇怪的是,她们总觉得自己还做的不够好而不断检查,改善,力争做到像雷锋同志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精神。例如……”
熊飞被感动得心激、眼红、口哽,有气无力地,问:“哎!王护士,你是哪里人?还未结婚吧?父母舍得让你来这毒窝子里玩命吗?”
王娟对熊飞的连问,只能连连点头,待他平定心态后,这才用既是感化,又有点病房床头交流感情的语气说:“儿是娘的心头肉,从出生,妈妈费尽心血呵护我、精心养我,任凭缺吃少穿,也不能断缺我养命的滴滴奶水。爹娘盼儿快点长大,儿我懂事了,送我上学,大学毕业了,又让我考研。可我,学的是医科专业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岂能沉醉于个人的小家庭生活?”
王娟站在整装待发的团队中,借出发之机,面向家乡,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口中念念默祷说,“爹,娘,今年的团圆酒席啊!原谅我,儿子不能赶来赴约。新年的祝福啊!原谅我不能当面表白。因为,戎装,‘八一’军徽,决定了儿子与您不辞而别。”
军校学院院长队列前宣布:“各位注意,武汉——疫区,两千万人面临生死抉择。人民子弟兵怎能让病毒恣意猖獗。出发!”
漆黑的子夜,空中飘洒着霏霏细雨,重庆,西安,广州……各路儿女乘各种专用交通工具,纷纷向武汉集结。
黎明中,他们,陆、海
、空军,火箭军的勇士们,在同一时间,不同方向,汇聚江城原定抗疫点,高呼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人民子弟兵,前来报道,为武汉排忧,为抗疾除魔,浴血奋斗!”
各兵种团队长,率队面向军旗,握紧拳头,朗声宣誓:“我们,子弟兵,想当年,曾携手与百万大军围垦东西湖,手挽着手战斗在荆江大堤上,曾用简陋的设备,把血吸虫埋葬根除;曾经把非典病毒,锁进了实验室的台阶上再不敢露头。今天,我们将用高科技新知识,将用现代化新设备,将与世界一起,将用坚韧的毅力,勇于牺牲的胆量,去面对疫情挑衅;我们人民子弟兵,向人民保证,我们一定把疫情,控制在零传染的目标上;一定在不远的时候,把疫苗、药品,把治疗方案,把治疗手册,向人民奉上,让十四亿中国人,昂首阔步在,喜圆‘双百’梦的康康庄大道上!敬礼!”
总指挥扫视一眼全员那激昂慷慨的气势
,郑重宣布统一进入工作点的口令:“临战开始,各就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