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母子遇狼
文/曹兆乾
“妈妈,您看那是个啥?跑过来啦“ 我手指正前方那个“飞影“问,妈妈稍沉默会 “是个猫“声音有力,是为给儿子壮胆,自己心里明白,非常害怕,不知所措。狼双腿齐并,匀速直行,眼看就到我娘俩跟前 “妈妈,我看不象个猫“ ”就是猫,不要怕有妈哩“ 妈妈说不要怕,我能不害怕吗?我只有依偎在妈妈身傍,全靠妈妈防护别无选择,妈妈很快弯腰从地里拾起一块大胡基(干硬土块),把我拉到她的身后,应对一只耳尖眼圆,灰黄相兼,托着大尾巴,吐着长长的血色舌头,因天热的原故,大口大口地呼喘着粗气,此时放慢了脚步,无疑给我娘两造成很大的威胁,眼看危险降临,我藏在妈妈的身后高埝下边,吓得不敢动弹,无法逃离,无处躲避,只有面对,妈妈高喊:“你走,走开,走开……“ 用手中的胡基砸了过去,狼才慢慢地围着我娘俩绕了个半圆圈,开始加速自东往西跑去没有回头。这只狼跑了,妈妈的心仍然悬在空里,不知附近还有没有狼,再加上刚打狼的惊吓,牵着我的手,三步并作两步直向返回,边走边环视再有无异常,这时妈妈汗淌心跳手也抖。好可怕呀……
哇!真是有惊无险。看似很凶恶的狼没有伤人,可能是母狼急找走失幼崽,可能是幼狼没学会本领,也可能是因炎热疲劳……,最有可能是妈妈勇敢面对,我没哭闹配合妈妈,妈妈没有拉着我撒腿就跑,而是先拾起胡基做好打狼的准备,把我藏在她身后,虽心惊害怕,但还是连喊带砸,狼见遇上强者,遇上母子,母亲定会全力舍命保护儿子,这可能才是没伤人的原由吧。

这件事五十多年过去了,可仍然记忆犹新,只因铭刻在我幼小的心坎。那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盛夏的一天中午,当时我6—7岁,全家人在什二村岭上,参加我曾姑老人的丧礼,因为平日里生产队劳动忙,再加上一揽子家务,妈妈就走不开身,借中午有点空闲,况且也不太远,步行约10多分钟的路程,妈妈就带我去大姨妈家走亲戚,时值正午,也就是家乡农村人说“饭时,端晌“当时是生产队劳动型式,中午收工吃饭,田地里一眼望去,远近无一身影,只是犁过的麦茬地,翻起的形状各异的干硬胡基,深浅不等的小犁沟。东高西低,北邻高埝南低洼,地里没有禾苗庄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烈日当空,脚踩尘(糖)土,沿着坑洼不平的田间小道,母子牵手前往六家庄村,真没想到在途中遇见一只狼,惊险万分,危在旦夕,惊吓一跳!
母爱真的很伟大!在最危险的那一刻,妈妈奋不顾身勇打野狼,把危险留给自己,拼尽全力保护儿子。妈妈去世整整十年了,时常只要提起与这件事相关的话题,我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平生的辛劳,想起妈妈的谆谆告诫,想起妈妈的再三叮嘱,想起妈妈对儿女们的爱!当然也就讲述起遇狼的经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天刚写完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正,当晚恰巧梦见——妈妈和平常一模一样,出了大门向东走去,没有说话,我望着妈妈的背影,忽悠梦归……
妈妈您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

作者简介:曹兆乾,男,陕西澄城县人,国企退休干部。曾在《农村大世界》《陕西粮食经济》《澄城诗词》《壶山雅韵》《银晖》《澄城在线》《乐享澄城》等报纸杂志网站投稿登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