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诗会,我提着诗歌的灯笼在逛历史》
秦仲濂
六朝古都
我曾经的大学殿堂
今天,我以参加诗会的名义
提着诗歌的灯笼在逛历史
走进总统府
门楼镌刻三个
曾经泛黄的大字
鱿鱼一样滑进长河
归德侯和汉王侯
康熙和乾隆
江宁织造府
缕缕云烟从不同视角
的墙缝里袅袅升起
天王府大殿前
屠刀森严
万千头颅萧萧直下
先行者的子弹射落黄袍
匆匆穿上总统礼服
又英年早逝
让偷机者钻起空档
屠刀挥起一片血雨腥风
暴行止于倭寇的飞机大炮
丢盔弃甲躲进山城
成了历史罪人
遗落三十万无辜
喋血街头
铸成永远的屈辱
铭刻在纪念馆每个角落
吸引瞻仰沉思的目光
公正的审判
送刽子手上了绞刑架
偷机者窃据宝座
试图再做一回生意
正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的枪声跨过长江
全民怒涛
钻营者成了过街老鼠
门楼上青天白日旗
被战士刺刀挑下
扔进历史垃圾
光秃秃旗杆风雨诏示
勿忘国耻
秦淮河畔
伫立东西门楼
同样镌刻三个大字
流淌红粉和胭脂的味道
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
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
柳如是、陈圆圆
寒流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卖艺不卖身
改写了妓女的贞节牌坊
赢得名士青睐
成就风流佳话
兵荒马乱的年代
也高扬了民族气节
朱雀桥依旧在
画舫朱颜改
临河商铺
不见昔日高头大马
人影幢幢只为寻找
一种存在一种感觉
南京诗会
让诗人穿行于历史轨迹
弹去时空灰尘
重现碧血丹心
赐予每位诗人大红灯笼
蜡烛流泪
让诗人铭记
每一刻燃烧的痛
都在散发诗歌的光芒
秦仲濂,笔名:武明、秦耕,1969年7月出生,江苏涟水人,高级工程师。16岁开始写诗,在《春笋报》发表处女作。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仍笔耕不辍,在《科技日报》、《国土资源报》、《人民武警报》、《中华诗词网》等报刊发表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多篇。
微信昵称:濂江之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