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在卢氏的崇山峻岭深处,到处生长着知名不知名的山花,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绿,有的紫,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畏狂风暴雨,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长着,用自己婀娜的身姿装点着这个神奇的世界。
在河南省卢氏县人民检察院也有一朵《山花》,她汲取着干警的文学修养,生长在干警的心里,流淌在干警的血液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多年来,她在干警的精心呵护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干警锤炼党性和血性的重要阵地 。近日,再次走近她,目睹了她的芳容,感受到了她那淡淡的芳香。

卢氏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闫永雪介绍说:自2001年创办文学刊物《山花》以来,他们就坚持“营造文化氛围,陶冶干警情操,展示队伍风采,推动检察工作”的宗旨,通过文学艺术不断传递新的司法理念,引导干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履职尽责,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回望《山花》走过的路,让人敬佩的同时更让人深思。
《山花》闪耀干警文化的光芒。卢氏县是河南深山区、革命老区。2001年,该院党组从当地漫山遍野的山花不畏严寒,扎根深山,不屈不挠,顽强生长中得到启示,以《山花》命名、创办该刊。创刊之初,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举办“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文艺汇演”,干警自创自导自演的小品《说情》、相声《说子》、诗朗诵《检察官之歌》分获组织奖、创作奖、表演奖等7个奖项,激活干警文艺细胞,激发干警创作欲望。在三门峡市院举办的历次演讲比赛中,《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沉甸甸的力量》等作品多次获一、二等奖。酝酿于早春,耕播于初夏,发芽于三伏,破土于金秋,《山花》使干警的文学艺术潜质得以迸发,如雨后春笋不断传来喜讯,闫咏雪、周鸿等11名干警书法、绘画、演讲等屡次在省市获奖。

《山花》谱写干警奋斗的篇章。“每一起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件工作都做到力求极致,每一位干警都能够爱院如家”。在“卢检愿景”的感召下,该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雷霆行动,不枉不纵,受到上级表彰;认罪认罚从宽、公开听证等多项工作得到百姓认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经验被高检院肯定;未成年人保护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亮点纷呈,成为同行学习的楷模。精品工作、精品案件、优质案件层出不穷,业务竞赛、文明知识竞赛等频频获奖,充分展示干警风采。干警把这些成绩写成剧本、小说、散文、诗歌,绘成国画、漫画、沙画等,《山花》已然成为河南检察的一张靓丽名片。

《山花》承载干警朴实的梦想。检察长郭煜在谈到卢检精神——“山花烂漫报春晖”时这样阐释,“山花”是“卢检精神”的“血脉”,她扎根山区、质朴坚韧、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是卢氏检察人的代名词;“烂漫”,喻义卢检人不坠凌云之志、昂扬向上、履职尽责; “报春晖”,喻义卢检人用“山花烂漫”,彰显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
在《山花》精神的滋养下,该院先后两次获河南省“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连续6届30年保持河南省“文明单位”殊荣,被表彰为河南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园林绿化示范单位”。在集体争先的同时,该院涌现出了以闫咏雪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她用消瘦孱弱的病躯带领反渎团队连创佳绩,获得第七届全国“模范检察官”的美誉;如今,又涌现出新时代先进典型未检干警马玲玲,她办案求极致、热心公益,其先进事迹在《法治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被最高检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检察英模宣传对象。2019年,以党史和卢氏检察史为主题的“山花主题馆”落成。2020年,记录66年检察历程的《卢氏检察志》出版,“一馆一书”成为激励干警创建平安卢氏、和谐卢氏的新动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山花》创办20年来,干警参与率百分之百,干警写稿、编辑、刊印,向社会各界免费赠阅,累计刊发干警诗歌、散文、随笔、剧本、评论、漫画、书法、篆刻、摄影、绘画等文艺作品36期3500余篇。干警作品被《检察日报》《散文选刊》《检察文学》《河南检察》等媒体采用300余篇,在河南省检察系统各类演讲、摄影、书法绘画比赛中获奖30余人(次),在征文比赛获奖200余人(次),其经验被《人民网》《新华网》《正义网》刊发。河南、山西、陕西、内蒙、新疆、上海等省内外专家同仁前来学习交流。

2005年,最高检副检察长朱孝清为该院题词“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法律监督”;2008年,最高检宣传部文化处处长金其荣题词“山花是检察文化之花”;202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题词“山花烂漫 精神家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孟国栋题词“扎根山区 质朴坚韧 无私奉献 不甘落后”……
我相信,未来的“山花”,将更加烂漫。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