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心结
文‖黄天亮
虎啸坳难得这样的场景。
一辆装满了泥鳅的小货车,披着大红花驶出村口。锁呐滴嗒,锣鼓震天。小冬点燃了长长的鞭炮,在空旷的禾场噼哩啪啦地炸响,裹着香气的硝烟弥散村庄田野,空气也跟着鼎沸的人声,跳跃起来。村民一个个笑冽了嘴巴,干涩的眼窝,溢出了两行兴奋的泪花。
今天是虎啸坳村,“特产农产品合作社”首次出货,难怪搞得这么隆重。
虎啸坳是黎川县最偏远的村落,山路十八弯,房舍云雾间,梯田如楼层。山石裸露,茅草丛生。只有闺女嫁他乡,不见儿媳娶进门。
小冬是从村子走出去的吃官饭的人,平时回到老家,每看到这番贫寒荒凉的情景,他的心口就有了一道结痂。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了,单位正好挂靠虎啸坳。小冬就主动向领导请缨,回村挂职扶贫。
小冬的到来,乡亲们寄托着殷切的厚望。小冬说,放心吧,我带大家养泥鳅。这些年田里打农药,下化肥,野生泥鳅快要绝种了。这是个好东西,价格高,市场广。你们出田地作为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出力做事挣工资。
小冬带领村民,在南坡的山坑筑一座水库,山脚下荒弃的梯田就有了水源。这样既可种植水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可养殖泥鳅。小冬从农校的同学那里引进了泥鳅种苗。这是湖北神农架的野生品种,肉嫩少骨,味道鲜美,完全有别于市场卖的杂交泥鳅。同学说了,销路不愁,全国各地他都有销售网点,还出口到了中东有钱的石油国家。
接下来要购买有机肥,低毒农药,泥鳅吃的生态饲料。还要建蚯蚓繁殖场、存货池等等。小冬拿出帐本一算,除了单位扶助的,村里自有的外,资金还短缺不少啊!一一小冬的心头又打上了结。
于是,小冬找老婆茹鹃商量,从家里拿钱先垫付。
茹鹃断然不肯,你真想得好,办公事掏私钱?没见过。
小冬恳求地说,到这个节骨眼上,资金到不了位,扶贫的事就黄了。
这我管不了,我们就这点工资,你算算,一家人从头买到脚,每月交房贷,孩子该书,双方老人要接济。可怜你又不是阔佬!
于公,扶贫是我的职责,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拖了全县的后腿。于私,我上学时家里穷得拿不起学费,没有乡亲们左五十,右一百捐助,我能有了今天吗?做人就该知恩图报呀!小冬说着说着,鼻孔一酸,眼圈发红,声音哽咽了。
再说过去革命先烈为人民谋幸福,流血献身,我作为一名党员,为了国家的扶贫事业,掏出一点钱也不应该吗?!
茹鹃还是一口回绝。
不行我找人借,就是高利贷,卖了我这身骨头,也要把钱凑齐!
茹鹃怒目圆睁,用手戳着小冬的脑门吼,你胆敢祸害家里,我就跟你离婚!
随你!咣当一声,小冬摔门而出。
小冬回村后,左打电话右发微信,联系贷款。
一辆的士停在村委会门口,茹鹃跨下车来,将一张打印了文字的纸,呈在小冬眼前。
离婚协议吗?小冬连看都没看就说,我签字就是了。
离你个头哩!茹鹃从包里提出一大捆钱,咚地扔在桌上,笑着说,是借款协议,合作社总该签字画押,盖个萝卜印吧?
小冬惊喜过外又猛然想起什么,咦?我们自己的车呢?
卖了,不然哪凑得拢钱。
哦,你怎么从个人利己主义者,一下子变得有了社会责任感?
茹鹃转而操着夹生的普通话,得意地说,谁叫咱也是预备党员哩,明年就是党的百岁生日,我总不能伸空手当贺礼吧。其实嘛,咱也是有私心的……
什么私心?说来听听。
怕你有了成绩出了名,万一哪个愿掏腰包又肯松腰带的大闺女小媳妇勾去了,咱不是要坐到树下歇凉去?
哈哈,知道就好。
这样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扶贫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小冬的心结这才舒展开来。
披着晨雾,小冬走在家乡的小径上。熟悉的山水草木,曾浸染着他儿时的欢声笑语,走出了大山的孩子,依然保存着对故土的深厚情怀,他庆幸自己终于能为家乡做点事。
小冬用手心捧起小溪清澈的水,送进嘴里,还是那么甘冽清凉。忽然有几尾满黄蓝色条纹相间的小鱼,在溪流中欢快游动。他知道这种鱼叫“三节高”,是一种冷水鱼,肉质细嫩鲜甜,市场少见,好几十块一斤哩。
面对这个黎川仅有的稀有资源,小冬凝重的眉头,又锁上了新的心结……


作者简介:黄天亮,河北作协小小说艺委会会员,已发表小小说、散文1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