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说各的母语(散文诗)
文/虫二
我和诗歌驻扎在这个小岛上一一
初夏五月,在岛,充满稻花和辞赋,一切诗人的,诗人一切都在艾草里,在荷塘里,还有长在田埂上的阔苞菊里。
初夏五月,在岛,成群的白鹭和广场大妈没有两样,声音鸣响嘹亮,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的叫声,它们在树杈之间筑起碟形巢,地面上筑起凌乱的大巢,母鹭守着几个淡蓝色的圆形卵,高兴就呱呱叫几声,等着它那位捕捉小鱼,甲壳小动物上门慰问的伴侣。呱叫粗犷野性,行为却闪动着温润、细腻,它们在柔情中蹲蹭着…。
“五月天水碧,人间驻春夏,抬头,春未尽,低头,夏初临”。一对蝴蝶闪动着翅膀,从公馆的栅栏里飞出来了,它替我抚摸皱纹里的云影,也为田野把裙摆展开。荔枝树,芒果树上的麻雀、喜鹊、八哥、斑鸫、金腰燕…,在树顶上飞舞,大声喧哗,像农贸市场上的大妈,讨价还价,固执而坚持。珠江与田野之间,慈悲的阳光丈量田埂,沟渠,或者树荫…。
珠水云朵都是柔软的一一
风也是柔软的,紫薇花、芦苇草没有被吹动。
田间的小路也是柔软的,没有宽大的广告牌,没有醒目的时代标语。
在岛上,我是个无用的诗人。每天采摘带着露水的野花,推开篱笆门,在柔软的空气里,像鸟类筑巢一样,将母语和诗混装在一个篮子里,任其春华秋实。
每天和鸟儿,各说各的母语,我们彼此听不懂,我们呆在这里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的足迹遍布田野的每一寸泥土,我们的灵魂,生命的根须,一次次覆盖田野。我们努力闪烁,鸣叫,对话,全部的意义都在于我们热爱这里。
刘兰玲简介: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山里的村庄》,《9月里的荷塘》,《光阴怎能老去》入选南方优秀诗选。歌诗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岭南微文学传媒《岭南作家.诗刊》,《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当代美文杂志》等多家传统媒体,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