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愿
作者:刘森林
诵读:闫雪利
去年8月15日傍晚时分,同学O打来电话说:“父亲今年88岁,现住在医院,恐怕不久于人世……但老人有一个心愿:希望在自己辞世后给他开个追悼会,并要求我事先为他写个《悼辞》,生前就念给他听听……”
同学O谦虚的要我帮忙,开始我觉得稀奇有趣,因为从未听说过此类事。但当我听完同学O对父亲的简单介绍后,心中好一阵酸酸的!当即向同学O说:“你马上答应老人家的要求,我们立即去做!不是敷衍了事的去忽悠,而是实实在在的去做!”
晚饭后我便来到经常散步的小河边边走边想,在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找了块石头坐下,聚精会神地在手机上“画”起来。当晚就用微信发给了同学O,(为避讳,我特意安了个标题:《并非悼辞》)第二天又修改了两次,当第三次把修改稿发给同学O后,心里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感,但愿能满足O爹的心愿!
因同学O事先特别强调:不要告诉任何同学。我只能信守承诺,故隐去真姓实名。现在一年过去了,我几次与同学O私信联系,得知O爹福体比较安康。但愿是上帝保佑!但愿是医术妙手回春!但愿是老人意志坚强!但愿是O爹心愿己了,心情舒畅了,但愿……老人能健康生活着,我们都甚感欣慰。
有人讲:尽孝路上遗憾多!一年来这件事常让我引发一些联想,自己总觉得有一种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负疚感。今天公开这件事情并非自我炫耀,而刚好相反:在父母晚年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忙,除照顾父母的衣食健康外,几乎没有向“老人的心愿”这个话题去思考过。记得母亲在生时,偶尔向我们说起过去如何如何的苦,我们都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敷衍着,我母亲逝世后,清楚记得有一位堂兄向我建议为母亲开个追悼会,我以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老太太有什么可追悼的而免了,现在想来追悔莫及!这种切肤之痛,若未亲身经历过,谁能理解?正因为自己做得不够,遗憾太多,才自暴其丑,目的是想提醒家中尚有高堂健在的同学们、战友们、朋友们: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陪伴,多与老人交流。我们的父母们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老人,一般都活得非常坚强,像O爹就是一个典型。老人们都怕给子女们添麻烦,但老人们也是有心愿、有希望、有诉求的。
清楚记得去年七月初,华香同学在皇岗作东招待,在深圳打工的同学小聚时,就深有感概地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老家陪父亲过年!
瑛同学常为自己在父母亲面前尽孝不够而愧疚不已,从心底里把老师当父母,把同学的父母当成自已的父母,并表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愿为他们送上节日、生日祝福。并曾提醒:我们不要光顾为自己为同学庆祝生日,对同学中有父母尚健在的老人生日,我们应尽量赶到现场送上祝福!
海林同学为了父母亲的生日,年年不辞千里路遥,从深圳专程赶回家中陪伴父母亲过生日,因长兄的榜样作用,弟弟们也都亲历亲为的效仿,传为佳话。
先娥同学也是宁可友好的推辞同学小聚会,也不退车票,回家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
圣该同学在农事繁忙之中仍挤出时间陪母亲到北京旅游,这是一个值得倡导的孝心行为!
龙生同学一向尊重母亲心愿,不管是在乡下生活,还是进城看望儿孙,都由母亲自己作主,且每逢年过节或家里或深圳总是陪伴在母亲身边……等等,(还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同学,恕我不能一一点到)这都是值得点赞的!他们用实际行动满足父母的心愿,也了却自己尽孝的心愿。
我们的父母亲都生活在农村,多数人既没有骄人的业绩,也没有闪光的荣耀,但他们都实实在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计名、不计利的功臣!现在全国农村都已实行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享有几十元的生活补贴,年龄越大补贴越多。在全国已有部份城市凡年满60岁的老人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象深圳的“世界之窗”这样的著名景点对70岁以上的老人也是免费的。所有这些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普通劳动者一生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褒奖!
我们的父母们一辈子受苦受难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难歇,为儿女操劳,为家庭尽责。虽然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但也不厌弃、不放弃眼前的生活,而且顽强的、固执的、乐观的生活着,能活成这样,我想也是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父辈们既有一种不肯轻易示人而别人或晚辈又很难理解的心愿。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机会不好、社会不公,其实都是不应该的啊!我们这一辈人和我们的父母相比较,已经是幸运的宠儿了!在我们的一生中赶上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和平年代,远离战争,没有颠沛流离,虽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但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都得以平安健康的成长,他们从牙缝里挤出最好的食物抚养我们,父母亲们宁愿自己穿层层叠叠补钉加补钉的衣服,也要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穿得暖和一点,体面一点。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衣食住行电器微信,我们不仅赶上了时代的步伐,而且在享受着美好和快乐。而父母这一代人只是赶上了,却没有享受!父母为我们的吃喝拉撒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实在不容易!我们每个人在父母那儿至少享受了10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可我们又回报了多少呢?在我们当中有几位为父亲斟过酒、点过烟?有几位为母亲剪过指甲、洗过裹脚?浆衣洗裳、端茶送水、捶背揉肩这些“小事”我们又做了多少?乌鸦知反哺,羔羊能跪乳,我们往往只记得儿女孙儿的周岁五岁十岁生日并为之大操大办,但在父母花甲古希杖朝鲐背寿辰时,我们又做得么样呢?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象O爹这样的老人,他们就象老家墩台门前屋后树林里的落叶一样:即便掉到了地上,在化尘入土之前也要借风起舞,也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古人云:子欲孝而亲不在!可人这一生,最常做的事就是“等”,等有钱了,等有空了,等将来,等以后,等下次,等来等去,留下的是遗憾,错过的是真情。但愿我们都能吸取这个教训,千万不要“等我有闲暇时间了”,“等我手头宽裕了”,我们纵有一万个理由安慰自己,可时光无情,它不会让我们等到“以后”!百善孝为先!尽孝,重在理解、顺从,并不需要大量的财力和“大把”的时间。
啰嗦这些的目的:父母老人是今天的夕阳,我们是明天的夕阳。对父母的心愿要多多理解并善于发现,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一味回绝或置之不理,哪怕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或“没得用的”,只要能做到的,最好去帮助他们实现。在自己享受生活诸多快乐的同时,对父母老人多一点尽孝,少一点遗憾!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也可以说是父辈们最大最根本的心愿。
2021年8月
写于深圳固戍

作者简介: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曾做过人武、行政工作。喜欢读书,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过诗歌、散文,退休后在深圳打工。

闫雪利:网名(凤凰重生)
闫雪利,河北邢台人,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喜欢中华文学,喜欢朗诵,喜欢用声音表达内心的情感,愿我的声音能给您带来心灵的共鸣!希望我通过声音表达出写作者的内心世界!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