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治水精神,扛起门户担当
文/蒋四清
今天上午,东流镇农业服务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东至县治水精神展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大家参观学习老一辈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东至治水精神:敢为人先创,知重负重拼,自尊自强闯,戮力同心干的精神
东至治水精神展馆有四个展厅,分别为:水患疫灾,艰难决策,尧河壮歌,接续接力。


尧渡河,东至县的水患河。从清顺治四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02年尧渡河流域共发生重大水灾100余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东至人民兴建水利,防洪灭螺,但是水患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根史料记载,在新中囯成立后的前28年中,县城尧渡镇就有21年被淹。洪魔来袭时,尧渡河一带公路,土地普遍受涝,房屋冲毁,财产受损,交通中断,工厂停厂,学校停课,医院停诊。1954年受淹时间长达四个月。灾区群众苦不堪言。
由于洪水泛滥成灾,虰螺也随之扩散。湖区老百姓感染血吸虫病患者甚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罗汉村,寡妇村比比皆是。
“历史长河万古流,人生短暂几多秋?感慨今世少贡献,愿将余生战白头”。这是1974年10月时任东至县党委书记张成钧在东至治水灭螺大战七里湖时写下的铿锵誓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每每读完这首诗,总是感概不已,不禁让人回望那段难忘的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东至人民在张成钧书记的带领下,全县打响了一场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的防洪灭螺伟大工程战斗,史无前例。当时,一无钱、二无粮、三无材料,工程之难,超出想象。1974年11月26日,在万人誓师动员大会上,东至县时任县委副书记张德衍代表县委作了题为“兴旗抓纲总动员,大干苦干二三年,坚决根治七里湖,送走瘟神献粮棉"激动人心的广播动员报告。动员全县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以战斗的姿态,跃进的步伐,革命加拚命的劲头。迅速投入战斗,坚决打赢这场战役。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也是在这个大会上,时任县委书记张成钧提出全县一盘棋,东西南北中一个战场,一声令下必须闻风而动,我们也和大家一起干,会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指挥部按军事建制,区组建民兵团,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组建营、连、排作战组织。一时间千军万马齐上阵,最高峰时民工达13万之多。到处是红旗招展,处处是尘土飞扬。“大雨当流汗,小雨拼命干,坚决完成八百万”、“谁英雄谁好汉,七里湖畔比比看”、“天当被子地当床,披星戴月加油干,誓把湖滩变粮仓”等口号响彻云霄。“铁姑娘突击队”、“民兵突击队”、“雷锋突击队”层出不穷,干部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在工地,用挖锄铁锹挖,用钢钎撬,用炸药炸,用扁担畚箕挑,用独轮车、小板车拉,用手扶拖拉机拖。七里湖大堤就是这样用人工挑出来的。整个工程历时五年,投工2000多万个,完成土方1460多万方,石方近70万方,彻底消灭了七里湖3200万平米钉螺,使湖区人民摆脱了血吸虫的威胁,根治了水患。


岁月如诗如歌,记忆历久弥新。
如今的七里湖,纤陌纵横,良田万顷。
如今的尧渡河,水青岸绿,风景如画。
这里展示的一切值得我们珍惜,这里诉说的一切值得我们尊敬。在此我们特别向以张成钧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的共产党员、当年参加治水战役的十三万民工、为治水工程默默奉献的东至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战斗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东至治水精神展馆的设立就是为了缅怀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岁月的流逝,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这部宏篇巨制虽然淡出了我们的记忆。但那个战天斗地的艰苦年代,那场历时三年改造自然中孕育的东至治水精神将永远在东至人民心中激荡,世世代代接力传承。
古往今来,水运系国运,国运盛则河运兴。通过对东至治水展馆的参观。我们相信治水精神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尧乡儿女奋勇前行,为新阶段现代化的三美东至建设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尧多大地必将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
【热评精选】
欣赏了作者佳作,满满的正能量,作者参观当地治水展馆,满怀激情地以流畅的文笔记述了当年七十年代大搞河道治理,兴修水库的动人场面。那千军万马上阵,热火朝天,各路团队斗志仰扬,干劲十足场景似乎再现眼前……记得七十年代中叶,我正在读高中,也曾随学校参加校外劳动,参加了修水库,虽然力气不大,但那种争分夺秒的用锄头挖土,再用竹篡挑土,还健步如飞场景历历在目……那个时代的人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心灵那么美好单纯,人与人之间那么团结,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用手挖出,用肩挑出的。感谢作者,把过去辉煌的一页又再现在读者眼前。作品意义深远,彰显时代风采,满满正能量。推荐欣赏!(点评:吕晓蓉)
蒋老师的《弘扬治水精神,扛起门户担当》,以东治县治水的故事为主线,讲述并赞扬了敢为人先创、知重负重拼、自觉自强闯、戳力同心干为内涵的治水精神。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本,东治县治水民众一心,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学习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而不是逆自然操作,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才有了如今的万顷良田。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和尊敬的,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大禹治水精神。请允许我向所有抛洒过热血和汗滴的东治县治水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为蒋老师的纪念意义深远的正能量篇章点赞致敬!(点评: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