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萦绕的横塘
文‖吴信宏(独钟美文)
“横塘”这一称呼最早自秦淮河起,后来很多地标也沿用此称呼,如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微寿县。在许多横塘中,苏州横塘用在古诗词中频放异彩而负有盛名。
一到姑苏横塘,一缕缕诗意迎面而来。
“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清代诗人厉鹗化用孙坚之母怀孕时‘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表达了对吴中山水的热爱感情,把爱恋横塘的感情推向了极致。
姑苏归来,再见横塘。历代文人骚客游塘,读塘,品塘,再归塘。在婉约的诗意中体味横塘之美。
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横塘路》闻名遐迩。“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渡。”描写形象,柔情似水。男主人不禁失落怅然,愁绪满怀。结尾几句对愁的描写淋漓尽致,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受到文人墨客、青年男女的喜爱与称颂。“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串博喻,将无形变有形,抽象变具体,无可触摸变有形有质,显示出词人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贺铸成就了横塘,还是横塘成就了贺铸?人们只有在历史的诗词画廊里去品味感受。
忆往昔,横塘渡口,上演了多少黯然销魂的送别场面,留下了多少离别的诗句。在众多送别诗句中,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绝句别开生面,描绘了一幅风景秀美,情深意切的横塘送别图。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春景给人以特有的温柔含蓄的特质,春色给人以轻灵细腻的味觉,也表达了无限的惆怅与离别之情。横塘附近有上方山,山上有古塔矗立。石桥古塔上下相望,依依不舍之情凸显。
细雨垂杨在诗人眼里都是景情之物。细雨轻飞如丝,垂杨依依如线。客人即将登船解缆,送客者伫立河边,以景结情,广阔的空间想象,意味无穷。
如果说虎丘像昆曲中缀满饰头的精致小姐,那么横塘就似长发披肩的多情女子。这里柳长月明,横塘岸边同折柳,行春桥上共赏月。这里山青水秀,“佳丽江山到处同,唯有石湖乃称最。”这里柔情款款,别情依依,等待有情人魂萦梦绕。也许是诗人厉鹗巧妙运用典故把爱恋横塘的感情推上了极致,也许是词人贺铸的闲愁打动了人们思绪的心扉,也许是宰相范成大长期隐居横塘送别客人引发了千古送别的遐思与感慨。横塘已成为古诗词中的一个文学符号。
很显然,横塘作为一个文学意象,不仅指单纯的水塘、堤岸,横塘已突破了狭窄的地域范围,犹如南浦、长亭。横塘意象已成为人们表达离愁别绪的送别场地,成为感慨人生命运,历史沧桑的精神寄托。
在横塘断断续续住了六个年头,每当走进横塘,行走于这里的山水之间,停留在这里的楼台亭阁,时空的隧道在鸟语花香之间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一缕缕诗情画意扑面而来,让你流连忘返,不饮自醉!
我不会作诗,更无诗人情怀,但来过横塘一住算来有六个年头,虽然现住在枫桥,然而横塘始终是眼前抹不掉的风景。抄录两首自己写横塘的拙文,聊以自慰。
鹧鸪天-春到横塘
文‖独钟美文
沿岸城廓绿水长。云羞春色到横塘。
扶风垂柳迷游客,晓气分岚弄馥香。
吴越路,试额黄。唤醒山林话农桑。
行春桥上彩云起,吴中胜景任徜徉。
泛舟石湖
文‖独钟美文
云影波光山水连,拱桥古塔映蓝天。
群花逐梦情知醉,岁月回眸意可牵。
野渡一川翔雪鹭,岸堤杨柳舞丝弦。
一樽钭日湖亭上,闲看花溪笑语阗。
辛丑年八月于姑苏高新区锦华苑


作者简介:吴信宏(独钟美文),湖北省仙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湖北省作协会员,曾被聘《长江文艺》特邀撰稿人,《荆州报》特邀记者。爱好文学,曾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网络A级平台发表作品五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