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云
天绕云烟月满怀,斑丝只叹世雄崖。
深知情在民生处,落叶枝头被毁埋。
——题记
跌宕起伏的历史岁月里,人间的烟云,来来往往都会出演一些陈年的故事。一片多情月,将光阴时集时散,或缱绻相依,或相恋江湖,或无声惦念着。2021年4月26日,我们三位好友驱车来到福安三贤之一郑虎臣的故里——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榕头村。

郑虎臣,字廷翰,又字景兆,生于1219年,卒于1276年。原南宋德佑元年,任浙江绍兴县尉。
当我们进入村口,郑虎臣雕像屹立在村坊后,带给我们的是,这山,这水,那岁月的壶中故里回忆………
我们仿佛跟随着郑虎臣一起穿越回到700多年刀光剑影时代,目眸当年福建漳州木棉庵,依稀可闻到郑公大义凛然的断唱:”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

宋德佑年(1275年),南宋当朝副丞相贾似道,丧师误国,南宋朝庭以平民愤,不得不将贾似道贬至广东惠阳,派人押送前往,此时,郑虎臣集国恨家仇为一体,欣然请求担任监押官。郑虎臣将奸贼贾似道,从福建南平启程,于1275年10月,押至福建漳州九海县九岭下,郑虎臣将贾似道左右肩拉撕致死,一代奸权贾似道就此结束罪恶一生。公元1276年,郑虎臣诛杀奸臣贾似道后,惨遭贾似道余党疯狂报复,最后遇害在狱中。

郑虎臣被害的第二年,各地官民反映強烈,南宋朝庭最终给郑虎臣平反昭雪,赐于国公御葬,官府在其棺材內置放”金头银项”,并派兵护送回福安市柏柱洋(即榕头村),同时,设有36座疑冢。

郑虎臣后人,为了感怀祖德,就在该村墓前,种下一株榕树。兴许是英雄感化神灵,这棵榕树竞然长成了九头相连的大榕树,在人们心目中,”九榕树”就成为郑虎臣的化身,让人们永远怀念尊仰。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1953年3月出生,男,畲族,高中毕业,福建省福安市人。1978年参加工作,在国企工作近36年,现已退休。作者有一颗爱墨之心,擅长写格律诗与散文作品。曾在《当日福安》、《中川诗社》、《长江诗社》、《当代文艺》等多家知名文化刊物发表诗文。参加过全國第五届"华夏杯"诗词大赛,并获得一等奖。2020年7月,作品入选《上海滩诗叶》,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

【热评精选】
欣赏兰云老师的游记《探游郑虎臣故居》,开篇以一首小诗作为引文,大意可以看出郑虎臣是位嫉恶如仇、满腔正气的南宋官员,他只活了57岁,但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一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死后能立雕像,供后人瞻仰,让后人记住其风貌,这本就能说明郑虎臣是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好官。尽管作者只讲述了他一生中的一件事:因为当朝奸臣贾似道,丧师误国,丧师,应该是杀死恩师吧,致使国家受损,引起民愤被贬,郑虎臣主动要求押送,在途中将奸臣左右肩拉撕致死,为民除害。后被奸臣余党疯狂报复,最后死在狱中。之后朝廷给他平反,重新安葬,后人为感怀祖德,在他的墓前种下一颗榕树,可神奇的榕树居然长出了九头相连的榕树。预示着郑虎臣好人有好报的善果。榕树的寿命非常长,千年古榕在中国山村有很多,它开枝散叶,茂盛腾达,根茎往往突破厚土而往外盘根错节,因此用榕树来纪念古代人的为人处世,让人们看见九榕树就想起郑虎臣的事迹,是老百姓最朴实的表现。文风流畅,叙事清晰,简洁明了,欣赏学习!(点评:李花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