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展示和时代缩影
——《银行风云》读后
李晋
有幸拜读了缪荣株老先生《银行风云》,题材是现实的,所采用的章回体形式是传统的,每章到最后,都留有悬念,似有说书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意味。小说整体在人物塑造、情节冲突、戏剧性矛盾等方面有自己独具匠心的创造。
我给这部小定位为半自传体小说,因为在主人公郑刚身上,多多少少有缪老的影子,因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因这种对时代的观察,因这种深刻的思考,所以这部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方面有其独特性。
小说以镇党委书记郑刚就任县人民银行行长开始,这是一位正直的干部,起初工作三个月,他感到处处不舒心、不畅意,这里上上下下是一个充满怨气和牢骚的世界。人民银行的难做在哪里?它与地方政府存在管理上的矛盾、与其他商业有利益上的冲突,而且人民银行内部也有勾心斗角。连郑刚的上级、江淮市人行副行长、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革命王古泽都悲观地认为,这辈子怕看不到中央银行很好地发挥作用了。
但郑刚并不信邪,他没有知难而退,最终稳了脚跟。在这巨大压力的工作面前,郑刚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他因工作繁忙未及时治疗的缘故,致使右眼由小小的角膜炎而导致眼球穿孔角膜破裂,终被挖去。而小说前面有人戏言,凡是对县经济发展有好处的事,人民银行就不要去管,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这话可谓一语成谶。
让郑刚一个帅气的党员干部致残,反过来映射出县级银行领导工作的错综复杂,这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一个“包袱”,小说中如果全是郑刚这样的正人君子,那这样的小说必然一马平川,索然无味。缪老特意在小说中设置了傅六八、邱木中、洪峰、王古泽等各式“路障式”的人物。如作为郑刚副手的傅六八,这是个贪财好色的主儿,为了私利可以动用国家资源,把自己情人贾妃妃姐姐的酱油小店,变为银行定点商店。如表面客气的地方书记洪峰,为了搞个人政绩颠倒是非。
再如具有官僚主义作风的王古泽,他根本听不了郑刚的意见,千方百计要把郑刚调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所言所行让小说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而在这若干的冲突中,郑刚不断地显示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傅六八在告他黑状时,郑刚依然在向省行、市行、县委书记的汇报材料中写道愿意和他继续共事,愿意继续帮助他。这种博大的胸襟是极为难得的。
小说的时间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是改革初期历史的一段缩影。但反映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系统的小说少之又少,这样的内容读起来新鲜又不同寻常,它通过一个县城银行行长的经历,以管窥豹,描写了新中国金融改革后走向高速发展这样一个转折点上的波澜变化。同时,小说中对县城种种物象的描写,极力呈现出水乡小城民俗风情图卷,这也是可以供将来的文史学者来研究的。
就整部小说而言,缪老的叙述不疾不徐,张弛有度,立求本真地呈现生活的真实面目,他所塑造的郑刚无疑是黑暗中的光亮,逐渐把这漆黑的领域照亮起来。这是生命的光明与暖意。可以把《银行风云》有着官场小说的气质内涵,但又不完全是,我觉得,他还有一些励志色彩的,而这终究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人生的启迪与示范。

作者简介
李晋,80后,青年作家,书评人,文艺工作者,文字散见于海内外数百家报刊,著有畅销书《人间滋味,温暖可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