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笔架"二三事
文/张正军

炎炎盛夏,户外送来一股股清凉的风。吹到我的身上,使我浑身倍儿爽。吹到我的几案上,翻开我几页书籍,哗哗作响。吹到我的笔架上,它却岿然不动。凝视着笔架,清风助我掀开了沉睡良久的记忆:蓦然想起"海笔架"的故事。

一、"美称"之由來
" 海笔架",是人们送给大明史上著名清官海瑞的美称。说的是海瑞三十七岁中举后第四年即四十一岁时才被授予一个小小正八品官员教教谕之职。(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在海瑞任某县教谕时,一次省府视学(海瑞的顶头上司)来县里视察教育工作。海瑞带着两位副手接见。见上司到來两副手一左一右赶紧下跪叩拜。而海瑞站立中间只按规定行一拱手礼而已。视学认为海瑞轻慢自己拂袖而去。当时海瑞的中间一站,与两副手的一左一右的跪拜。中高两低很象个山字形状的笔架。于是人们据此送海瑞一个美称一一笔架先生或海笔架。
从这海笔架的美称可以看出海瑞的刚正不阿,清正梗直的品格。可以看出海端就是一个骨鲠清廉之铮臣。

二、致信鄢氏御史台
海瑞在淳安县令任上时,赶上京都御史台要來视察政绩。师爷听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因为沿途地方官员铺张浪费大超规格,搞得民不聊生鸡飞狗跳。没有千把银子下不來。特别郑重劝告海县令一定重视。海瑞自有妙策。他写信致鄢氏长官道:听闻阁下大人一向"素性简朴,不喜奉承"。但属下地方官员误解搞得"乌烟瘴气,怨声载道"云云。鄢氏看罢此信忿忿曰:分明阻客令也。绕道而去。州府长官听说御史台大人因海瑞的一封信绕道而过。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升迁机会。拍案大骂海瑞一通。

三、上书"骂"皇上
嘉靖帝,宠信方士醉心方术一心烧炼长生丹。荒废朝政、不理国事。一班官员敢怒不敢言,而海瑞却不信邪以铮铮之铁骨,浩浩之胆魄。预备好了棺材上书死谏曰:人言嘉靖嘉靖,家家皆净……不容多费笔墨,只此一句足够皇帝恼羞成怒。没往下看,嘉靖帝掷书于地吼道:快抓起来打入死牢,他不是比干,我也不做纣王。一直到嘉靖驾崩,隆庆登基,海瑞才得出头之日。

四、身后凄凉哀荣
海瑞以正二品官员身份卒于任上。同事者多人往探。见海大人无子嗣。穿着粗布衣履不及一般书生。家中陈设竹制物品破破烂烂。欲求十数两银钱置办丧事遍翻家中而不可得,无奈同事们只好自掏腰包安排下葬。有人见此凄凉状况写诗联曰:箫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哎,一位三朝元老正部级官员的葬事后事如此凄清可敬可叹!
听说海青天死了,百姓们自发停市哀悼,魂归故里穿着白色丧服送葬者拥满两岸,哭声百里不绝。清官身后哀荣至极!
乌乎,天上白云没有海青天之品格高洁,地下麒麟没有海青天人品之神圣。 有昔日心存种种芥蒂些些恨怨海青天者,进其家转了一圈出来时不禁潸然泪下,先前之一切一切皆烟消云散荡然无存。清官之清,清官之廉,清官之贫,谁人不服?令人感慨万千,敬服得五体投地……

今天万民颂扬,史家争相著述,亦足见海瑞身后万世景仰之哀荣!写海瑞颂海瑞,写清官颂清官为正气立传,为廉政立威。成为今日政革开放,反腐倡廉之新时代新风尚!
《原创首发》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诗茵若雨
【作者简介】姓名: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书语。一位行走在正义与文字间的文明使者。闲暇之余愿用声音给生活一抹艳丽,给别人一份愉悦,给自己一丝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