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啊,你在哪里
文‖宋天玉
改革开放后,在一个东方文明的古国里,从来没有过一个声势浩大的人员大流动、大迁徙,它是一种经济大潮的涌动、是一种社会财富的创新。从最初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到现在致富的老板们,他们在外面打拼四十多年了。闲暇时间,无论沽酒品茗、还是打牌聊天,言谈话语中,都深深的埋藏着浓浓的乡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城市在发展、农村在巨变,山河依旧、面貌全新,出了国、进了城的人,光宗耀祖的回乡探亲,再也找不到过去的老屋了,故乡变了,乡愁在哪里?游子们苦苦的追寻,老屋、亲人、故乡这些乡愁的要素,都已面目全非了。
一位退休住进省城的老同学,多年没有回乡探亲了。今年清明节回乡为故去的父亲扫墓,出了九台镇行驶在回乡的路上,沿途风光让她大开眼界,村子里的砖瓦房、大院套、农机具,现代化的厂房让她目不暇接。进了出生、成长的村子,看不到过去的村容村貌了,老屋已不见了,只有宅基地还安然的放在那里。鸡鸭鹅成群,狗吠声不断,费了好大劲,找到两位熟人,都已青春不在了,脸上的皱纹,看出了岁月沧桑。本来回乡,想找到过去的记忆,了却一段乡愁。但越看越愁,思念更加沉重。回城后,偶然机会,看到了一家农业博物馆,信步的走进去。一进门陈设的过去农村生产生活用的农机具、生活用具,让她眼前一亮,让她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找到了乡愁。情不自禁的在悠车子旁、石磨旁、碾子旁、犁杖旁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算是一次历史的回放,乡愁的回归。
还有一位老同学,夫妻二人在湖北十堰国企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随儿子养老到了苏州。多年思乡的情感,让夫妻二人五月份就心潮澎湃的踏上了回乡的路,参加同学聚会,走访亲友。几天下来,朋友相聚、景点观光,还是没有找到儿时的感觉。在朋友邀请下,到吉林市城郊的一家农家乐观光,映入眼帘的全是过去农村的景观,绿树鲜花掩映下的农村老屋,报纸糊墙、芦苇棚顶、炕席铺炕、悠车荡漾,石碾子、石磨、风车、大烟袋、烟笸箩这些老物件,让这对老夫老妻一下子就找到了当年的感觉,忘乎所以玩起了这些老物件,找到了童真。
还有两位老领导,戎马生涯一生,年近九旬,身体欠佳,无力回乡观光。一提起故乡,就老泪纵横,深深的陷入沉思之中。他们想家的时候,就听歌曲、听故事、听介绍、看电视、读书籍、翻照片,从这些媒体中寻找乡愁,慰藉心灵。
现在寻找乡愁,除了老少边穷地区外,只能到博物馆、农家乐、各种媒体中去寻找了。那里还保存着原滋原味的乡愁,让人们细心的品读,找回失去的岁月。
2021年6月22日于大连


作者简介:宋天玉,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参军,2003年退休。喜欢阅读,愿用文字记录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