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城依山形而建,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城墙残高一米多,北西城建在自然地形梁上,东墙较低。城中偏西南有一圆形凹地,直径五米,该城东临悬崖石壁,北面是陡坡,南面地形虽低,但坡度较大,南端残留墙迹,有两块圆形巨石,河谷深约几十米,地面露出岩石。整个城堡居高临下,属于咽喉要道,易守难攻,也便于援兵接应的军事要道。历史上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此城池。
时间追溯到东汉初年,西域出现天翻地覆之变时期的擎天柱石。关于疏勒城的往事,都与一位名叫耿恭的将军有关。
耿恭,字伯宗,出自名将世家。他从小立志继承和发扬先辈尚武报国优良传统,因此文武兼修,成人后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耿恭随军出塞,因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作为一支威慑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车师后部的金蒲城。
当时的西域东汉有三个支撑点,一个是塔里木北缘的西域都护陈睦驻地西域都护府,一个是戊己校尉关宠居首的柳中城,另一个就是戊己校尉屯戍的金蒲城。
永平18年,公元75年3月,匈奴北禅于以两万骑兵出击汉与匈奴之间的西域部族车师,车师王被杀。匈奴乘胜将锋芒指向金蒲城,与匈奴搏杀中,实力单薄的耿恭,依靠一种神秘武器——弩机,取得了战术优势,这种逻辑射程远射伤杀力强,据说箭头浸有毒药,使匈奴震怖,有效的滞缓了匈奴的突击力。五月,耿恭放弃了孤立无援的金蒲城,向东北转移到了另一个屯戍地——疏勒城。

疏勒城傍临深涧,可以依险固守,特别是与友军柳中城驻军更贴近,声气相应。匈奴将疏勒城死死围困,并将深涧的水源截断,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逼耿恭投降。失去水源,耿恭不得不在疏勒城中挖井,直到十五丈深也没有挖到水脉,吏士渴乏以及,不得不“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重整衣冠,向枯井虔诚再拜,为吏士祷。转眼功夫。井中竟水泉涌出,大家齐呼”万岁”,他们在城上扬水示威,匈奴只得退去。
这时,天山以南的西域都户,陈睦在预谋政变中已被击杀,友军关宠也困在柳中城,不久以后就全军覆没,实际上除耿恭与二十几个部下厮守的疏勒城,整个西域巨大的政治空间,已经没有汉朝的立足之地。
在西域,耿恭仅有的支持来自车师后部王的寡妻,她是远嫁塞外的汉族人的后裔,因重耿恭为人,一再冒着危险为耿恭提供匈奴的军事动向情报,同时还将急需的给养粮饷送到疏勒。耿恭在疏勒城坚守了九个月,最困难的时候,曾将生牛皮制成的铠甲与弩弦煮了充饥。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元月,耿恭的堂兄弟耿秉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进驻酒泉,期望恢复汉朝对西域的领权,并派将军王蒙出塞,到柳中与交河诚,实地评估西域形势。未到柳中王蒙就获悉关宠已全军覆没,耿恭人数少得多,距离远得多,更是凶多吉少。王蒙独立难支,准备退回酒泉,耿恭的部下范羌坚决反对。
头年秋,耿恭派范羌到敦煌为部队领取冬装,正好王蒙出塞,范羌就随军返回西域。范羌一再请求不要放弃固守疏勒的耿恭,可是没有哪个军士敢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敢去接受前去救援的任务。王蒙决定分兵两千由范羌率领,接应耿恭,正赶上天降大雪,天山北坡雪深丈余,范羌率部放弃了辎重,日夜兼程赶往疏勒。一天半夜疏勒守将听到有军队逼近,以为匈奴来袭,全程警戒装备,范羌隔山涧大呼: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立时高呼万岁!城门大开,两支部队拥抱相泣。第二天,耿恭就率部东归,匈奴一路追杀,路上,随时有饥饿困顿的军士,倒地不起,死于路边。
离开疏勒时,耿恭所部还有26位勇士,同年三月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13人,这13人史书留名的有耿恭、范羌、石修、张封等。时人以耿恭守疏勒,节过苏武。中郎将郑众在玉门关迎候耿恭,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众“洗沐易衣冠”,并倡言:“处在万死无一生还的绝境,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疏勒城保卫战,历史不能忘了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没有这位高官的直谏,就没有后面的救兵。
一年后,耿恭被任命为马防的副手,率三千人马讨伐西部羌族叛乱,连战连捷。后因得罪马防而遭弹劾,“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1978年、1994年,此古城分别被自治区,昌吉州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随着江布克拉旅游区的开发,这个毗邻游览区的古城遗址,正越来越受到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楚丰华
2022.1.25
10:10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