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不会忘记
文/牛双成
潘祖全是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人,1977年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进入教导队,后来当班长,1978年入党,隶属陆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八一团三营七连。这是支英雄的部队,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叶挺将军领导的“铁军″,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1978年的冬天,为了“要给这忘恩负义的越南人一个教训″,中央军委点将许世友将军统一指挥东线 作战。张万年将军时任一二七师师长,随四十三军参加并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潘祖全和战友们做为第一批作战士兵,坐上闷罐火车,随着大部队沿着京广线直接南下,向着广西方向机动前进。
战车滚滚,马达轰鸣,刺破了宁静的夜空,拖着各种大炮的战车、装载着各种军备物资、坦克、装甲车的火车,日夜不停地飞驰在铁路线上,祖国的南疆呈现一派战前紧张而又壮观的繁忙景象。
1979年2月12日,潘祖全所在的部队在广西崇左县江州地区受领战斗任务:在四十三军的编程内,担任战役行动方向上的左翼进攻,以支马地区突破敌防御,攻占禄平,切断四号公路,尔后向谅山方向发展。
战前,潘祖全和战友们,剃了光头,验了血型,写了遗书,断阻了和家人之间的一切通信。饮尽壮行酒,唱着壮行歌走向战场。

2月16日18时,潘祖全所在的三八一团七连奉命担任穿插前卫连,在夜幕掩护下,从待机地域出发,向越军防御纵深的400高地方向穿插。
越北地区的山野丛林,山高林密,草木茂盛。开战前,战士们每人发了一双高腰玻璃钢防刺解放鞋,是为了防越南人在中越边境前沿阵地布的竹签而特制的。每人又发一把越南砍刀,边走边砍茅草。战士们弓着身子走在尺把深的茅草丛中,一脚深,一脚浅,身上几十斤重的背包感觉压得喘不过气。潘祖全一不小心绊倒在水沟里,一个新兵把他拉了上来,战士们又困、又渴、又累,几乎坚持不住,有几个新兵晕倒在路上。潘祖全带着新兵杨子正攀登到悬崖上,在一个石头缝里接了半壶水。为防水污染,也为防越军下毒,潘祖全从背包里取出“消毒片″,经检验后,把这混杂着枯树叶的水分给了401班的战士们,然后进入预定的接敌路线。
进至1号高地第一道堑壕,未发现敌情。逼近第二道堑壕时,发现堑壕一侧有个草棚,传来越军讲话声,其入口处有一门60迫击炮和电话线,战士们剪断电话线,并用手榴弹和抵近射击,消灭了草棚里还在睡觉的敌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场的第一枪打响了。

尖刀一排的战士如猛虎下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越军1号阵地,冲击中受到高地半坡敌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一排被压制不能前进,排长随即组织爆破,被炸碎的敌碉堡水泥块儿,像下雨一般“刷刷”落下来。
攻打1号高地时,来自河南省唐河县王集乡的战士吴玉林被敌枪击中,他是在越战中第一个牺牲的战士;来自唐河县马振抉乡的张汉旗被手榴弹炸得股动脉出血,潘祖全把他抱到工事的门槛上;湖南望城新战士吴建国先后毙敌三名。当他听到排长着急的吼叫,立刻携带炸药包冲了上去。当冲到离暗堡还有二、三米时,有一越南军官几步蹿到吴建国跟前,想夺吴建国的冲锋枪,只见吴建国猛然跃起,一把抱住那个军官的双膝往怀里用力一拖,将他狠狠地扳倒在地,两人抱成一团,顺着斜坡就向旁边的悬崖滚下去。越南军官疯狂地挣扎着,用拳头狠命地捶击着吴建国的头脸,用手撕扭着吴建国的头发和耳朵,想竭尽全力挣脱吴建国铁钳般的双手,吴建国死死地抱着他朝山下滚去,任他怎么打也不松手。吴建国滚过去的山坡上,全被鲜血染红。他奋力扭打着,翻滚着,吴建国终于把敌人拖到了悬崖边上,敌军官突然伸手抠住一道石缝,撅着屁股扭动身体,想把吴建国甩下悬崖,吴建国用双腿蹬住岩石,张开嘴,照着敌人的大腿狠狠咬去,“啊……"随着敌人一声惨叫,吴建国抱着敌军官一齐滚下了两百多米的深渊……当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打扫战场时,他们面前展现了惊心动魄的壮烈景象:滚下悬崖的吴建国,侧卧着身体,两只粗壮的手臂弯曲着,还保持着和敌人英勇搏斗的姿势,在他身体下方的不远处,躺着敌军官的尸体。英雄吴建国的遗体被半山腰的一块石头托住,石头全被鲜血染红,胸部、腹部八处中弹。战友们把英雄的遗体高高举起,流着泪呼喊着他的名字,向亲密战友、亲爱的兄弟鸣枪致敬。高山低头,江河流泪。吴建国烈士的英雄壮举,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军人,是天下最无畏的战士!战后,吴建国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狼牙山五壮士式的战斗英雄”。

攻打1号高地时,排长宋中贵浑身八处受伤,仍坚持指挥,不下火线,一排在山沟伤亡残重,陷入被动,看到身旁的战士一个个倒下,离上级指定的总攻时间也越来越近,潘祖全焦急万分,左臂肘部突然一麻,他也顾不上查看,忽听宋排长说“401班长,把这火力点消灭掉。”“是!”潘祖全跃起身,肩扛40火箭筒,带着一个副射手,低姿匍匐前进,然后站立着朝越军响枪的方向扣响了扳机,只听“轰″的两声巨响,敌雕堡刚喷出一缕火舌,便腾空飞上了天,一排战士迅速攻入敌掩体,风扫残云般肃清了掩蔽部内的残敌,消灭了企图增援的敌人,攻占了1号高地。
班长潘祖全胜利攻下1号高地后,按照作战命令,其实他已完成任务,本该撤退休息,可他看到2号阵地反冲锋时,二排有战友牺牲,他愤怒得急红了眼,他是火箭筒手,进入堑壕发挥不了优势,于是趁着爆炸的烟雾,在1号阵地捡了个冲锋枪,跃身而起,带着尖刀班,以组为单位,成三角对形,一人在壕内,两人在堑壕两侧,互相掩护,搜索前进。湖北一个新兵和潘祖全在同一个堑壕里,他紧跟着潘祖全身后,潘祖全朝他喊:“打一枪,换个地方。"而那个新兵半句话也没回答就倒下了,敌人的一发子弹从额头上穿过,他牺牲了,牺牲在潘祖全面前,而此时越军在他对面仅20多米。
潘祖全顾不上悲伤,跟着三排从1号阵地打到2号阵地,又从2号阵地打到3号阵地。“轰”的一声,82无座力炮摧毁了2号高地暗火力点,趁着卷起的烟雾,潘祖全和战友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3号高地,冲进越军坑道内,捡起越军冲锋枪,对着坑道内的敌人一阵扫射。
“班长,隐蔽!”这时,从坑道深处飞来一颗子弹,潘祖全感到身子一热,用手一摸,血飚出来了。“我受伤了!”他不由自主地说一声,然后倒下了。副射手杨子正、老班长王培喜和其他几位战友涌上来想进行抢救,5号、6号阵地却又打过来一梭子枪弹,403班的一个战友胳膊被打断,老班长王培喜的腿被打断。扑面的硝烟让潘祖全睁不开眼,浓重的梯恩梯味儿呛得他喘不过气,潘祖全下意识地捡起枪,捂住冒血的胸口,跑到低洼处继续扫射敌人,最后才躺倒在一个小水坑里。在战友们的紧急呼喊声中,卫生员跑过来,将潘祖全翻过身,这时才发现,子弹穿透他的右上胸,鲜血正从他的胸口“咕咕”地向往流。此时,因失血过多的潘祖全已不省人事。战友们把他抬下阵地,便又继续攻打3号阵地,一直打到晚上十来点钟,副连长也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直到1979年3月参战部队完成任务,胜利撤回国内,开庆功会的时候,潘祖全的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牺牲,在花圈中寻找他的名字。此时的潘祖全正在广西玉林183医院接受治疗。这是广州军区临时建造的大医院,经过输血、输氧、胸外大手术,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那次战斗中,七连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为捍卫祖国的神圣主权,保卫边疆做出了极大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七连被广州军区授予“六一二高地英雄连”;1979年入伍的新兵吴建国烈士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式战士”,1979年10月9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郭友生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宋中贵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潘祖全、陈献海、黎万合荣立个人一等功。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潘祖全的伤痊愈后,部队送他到信阳陆军学院学习指挥,1981年毕业,1988年退伍后安排在唐河县外贸公司工作。九十年代自谋职业,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他从没有给政府找过麻烦,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潘祖全和他幸存的战友们时刻没有忘记七连在战斗中牺牲的十多名战友们。他写到:
我亲爱的战友和兄弟,
你们在天堂可好吗?
当年我们在一起,
摸爬滚打、投弹射击
苦练硬功,
血与火的战场我们并肩战斗,
生死考验筑建兄弟情。
当下,我还活着,
可你们骨已枯、肉已腐,
你们用生命践行着铮铮誓言:
“青山处处埋忠骨”。
……
我的战友兄弟,
想你们,念你们,
昨天、今天、明天,
直至永远!
这醮着血,和着泪写出的肺腑之言,凝结着深深的战友兄弟情,语言朴实,感天动地。
军人不仅仅是一种称谓,只有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军人的无畏和刚毅、流血和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军人的伟大和使命的光荣。
潘祖全和他的英雄兄弟们,用鲜血和生命担当着中国军人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神圣使命,他们让青春在战场上闪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编制出最美丽的花朵,永远绽放在祖国和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
牛双成,男,1955年6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愿与文字结伴,不求成名,只为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热评精选】
牛双成老师的纪实文学《共和国不会忘记》记叙的是在对越反击战中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潘祖全。越南在中国的帮助下赶走了法国侵略者、南北实现统一后,由于有苏联的支持,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野心开始膨胀,并且恩将仇报,蚕食我领土,侵扰我边民,我边疆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1979年2月17日, 我边防部队奉命自卫还击。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重要城市和县镇。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作战任务完成,3月16日解放军撤回我方一侧。在自卫反击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演绎了无数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牛老师笔下的潘祖全就是其中的一个。 潘祖全所在的381团7连担任前卫连,向越军防卫阵地400高地方向穿插进攻。在攻占1号高地的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吴玉林中弹牺牲;吴建国抱住越军官滚下山崖,同敌人同归于尽;还有文章里没有留下名字的、在潘祖全身边倒下的战友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还有他们的英雄事迹。宋中贵身上8处负伤,仍然坚持指挥。潘祖全奋不顾身,用火箭筒端掉敌人的掩体,攻占了1号高地。作为班长的潘祖全攻下1号高地,作战任务就算完成,可他还和战友们攻打2号高地,又打到3号高地。在打3号高地时,潘祖全中弹倒下了,经过医院救治,康复出院。潘祖全荣立个人一等功。潘祖全和他的战友们在国家的尊严和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赴汤蹈火,置生死于不顾。这种家国情怀,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值得我们永远敬仰。更让人感动的是潘祖全从不居功自傲。潘祖全转业后到唐河县外贸公司工作,后来下岗自谋职业,生活比较艰难,但是从没向组织提出过要求,也没给政府添过麻烦。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至上的年代,这种高风亮节、心系家国的精神品质尤其珍贵。
在建军节这个光辉的节日里,牛老师推出《共和国不会忘记》这篇壮丽华章,是向建军节献出的一份厚礼,是一曲威武雄壮的军歌,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潘祖全和他的战友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牺牲精神永存!他们的美丽情怀长留心间!(点评:杨山坡)
牛双成老师在八一建军节的纪念日子,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这篇纪实文学《共和国不会忘记》,其意义很深远,作用很积极。文章主要详细讲述了一等功获得者潘祖全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他与战友们用鲜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战场上枪林弹雨,以及血与火、灵与肉的生命赞歌。
潘祖全是河南省唐河县人77年入伍,在有光荣传统铁军”的部队里服役。78年冬作为第一批作战兵与战友们神情严肃的坐着闷罐车南下,怀着对党和祖国的忠诚,怀着越南鬼子的满腔仇恨,剃光了头,写下遗书,验了血型,报着必死的决心,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牛老师用娴熟的手法,仔细的记录着潘祖全的讲述战争中的点点滴滴,看得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对英雄们无比敬仰,让读者经历一次战争洗礼,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净化。
说起那场正义之战,全国人民都记忆尤新,对越南不怀感恩之心、忘恩负义、不顾吃的是中国大米、用的是中国制造的事实,却变本加厉、不断对我边界实行军事挑衅、打死打伤我边民群众、无故制造流血事件等等恶劣行径。中国政府为了自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越南实行了最严厉的军事打击。战争很残酷,越南的地形地貌属于山高陡峭、灌木林丛、杂草丛生、易躲不易攻的邱林地带,要夺取有力地形,解放军往往要穿过越南兵设置的地雷,尖刀,利器,竹签等种种障碍,还有埋伏的冷枪冷炮,以及密不透风,身高过人的杂草。行动严重受阻,环境极其恶劣,造成很多无谓的伤亡。正是这样的一场艰苦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钢铁般意志、誓死般决心,与越南兵拼刺刀,搏肉身,经过两个月的残酷战争,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毁灭后撤出越南。之后两国军事对抗持续,在老山,法卡山,阴山等地相继爆发边界冲突。牛老师笔下的潘祖全以及他的战友,代表着千千万万个解放军官兵的英雄形象,他们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南大门。祖国今天的锦绣河山,流淌着他们的鲜血,存档着他们的容颜,抚慰着他们的灵魂,记录着他们丰功。正如潘祖全对牺牲的战友说的一样:当下,我还活着,可你们的骨已枯,肉已腐,你们践行了生命誓言,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英雄的故事珍藏于心,牛老师的文章感动在心。(点评:李花满园)
在“八一”建军节之际,牛双成老师铁笔丹心系军魂,奉献了纪实文学《共和国不会忘记》,建军节书怀你我他,激情喷发灿如霞,英雄岂少老山战,爱国犹多锦上花,双成勤吟风采曲,新程乐听浪淘沙。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夷犯边关,我军战老山,南疆斗敌顽。越寇燃战火,铁军近硝烟。枪林有幸死,得失无求悬。国家遇难赴,不悔人雄怜。神军威力猛,华夏运程宽。气正山河壮,疆牢意志坚。血染军旗红,气冲斗牛忠,歹倭终被逐,越贼继遭歼。举国旗高耸,华夏名广传。胜利期梦美,自卫众民欢。致敬铁军部队:豪气凌云冠世雄,威风如扫震疆东。军旗血,老山钟,横戈仗剑补天功。致敬铁军英雄们:战火穿云只等闲,南疆征战著雄篇。炮声震,梦魂牵,抛头洒血枕枪眠。致敬潘祖全:热血盈胸上战登,老山密林虎龙争。吟衷曲,记征程,青松不老紫云腾。致敬牛双成,红色江山万象嘉,倾情军旅酷无涯。文流彩,笔生花,胸怀军队竞相夸。勇士誓言在,忠骨早已埋,铭记成常态,初心是党传。感恩铺锦绣,合力建家园。时代新奇异。航轮稳准安。八一牵九野,史册记危难。龙的传人辈,乘风又向前!
怀德颂英烈,感恩赞锦哉,英雄永不朽,家国盛筵开。双成忠肝,赋文礼赞,辉耀当代,敬师品贤。好作品共賞!(点评:陈晨)
在八一节到来之际,让我想到了军人,想到了为共和国的强大和繁荣做出牺牲与贡献的所有战士,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烈士,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英名。
今天阅读了牛双成老师的纪实文《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让我再一次激动。
牛老师把平日亲身采访的英雄故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来。这篇感人肺腑的纪实文学《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其内容之真实详尽,其人物形象之鲜活,其战斗场景之激烈……如电影镜头一幕幕再现在读者面前,让我泪眼模糊,让我心潮澎湃,也把我拽入到了那场激烈的战争之中。因为这场对越还击战正是在我们七十年末期青年人面临过的,我的同学,我的亲人就有的牺牲在战场上。怎不让我再一次浮现他们的音容笑貌,怎不为他们保家卫国情怀、英勇献身壮举所感动?中国人民和平安康泰的岁月,有这些英雄们的付出。
牛老师的纪实文学,情感真挚,手法娴熟,文字凝练,描写生动,可谓大手笔。曾在中学教材上给学生教学过魏巍的通讯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记录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最可爱的战士的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的报道。那时我就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感动过,热泪盈眶过,有的学生还能当堂背诵出其中的章节,那种感动还让我历历在目。
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光辉的节日里,让我们深情地向所有为了捍卫祖国尊严和平事业做出牺牲与贡献的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牛老师辛勤力作,好作品,推荐欣赏!(点评:吕晓蓉)
读了牛老师《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实散文,掩卷深思,感触良多。牛老师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把一个立体的潘祖全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真实地表现了他的光辉形象,也大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虽然没有刻意雕琢语言,文字也质朴自然,却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潘祖全及其战友们青春绽放、热血战斗的全景,展现出强烈的感染力。文字不仅言简意赅、描述精准,而且明朗优美,节奏感、画面感很强,让人读来津津有味。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生的幸福、生命的出彩,都要通过奋斗来实现。牛老师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精彩描写,犹如雨夜的闪电,耀眼夺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更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自我认知离不开对历史的回望和解读,把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感动自己的人物和故事推向大众,将英烈、楷模,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成为当代人们心中闪亮的偶像和鼓舞民族精神的火炬。读后让我从心底里尊敬这些英模人物,打心眼里敬佩他J们的精神境界。那种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保卫祖国的优秀战士,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品格深深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充满力量。为牛老师美文点赞!(点评:张顺志)


